在最新公佈的柳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公佈中,柳北區申報的柳州玉米皮編織技藝和柳州煮螺技藝兩項傳統技藝成功入選。近年來,該區深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經濟價值,取得顯著成效。
柳北區石碑坪鎮大仙村村民黃惠清是柳州玉米皮編織技藝非遺傳承人。她從小跟著奶奶學習用玉米皮編織小蜻蜓、小金魚等小玩具。如今,這項技藝不僅架起她與孩子溝通的橋梁,還成為村裏婦女們增收的法寶。
“有趣、有銷路,所以很多賦閒在家的婦女也都跟著學。編織好的花瓶、坐墊、花朵等工藝品,以20元左右的價格通過網路銷售。”黃惠清説。
在村委和柳北區文化館的幫助下,專家到大仙村調研,對玉米皮編織技藝進行搶救性保護。同時,通過與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合作,打通了網際網路銷售流通渠道,將這類工藝品推向更大的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助力其傳承。
通過非遺帶動村民收益的,還有沙塘鎮上垌村的“柳州煮螺”技藝。正是在這一技藝的助推下,上垌村生態螺螄産業基地發展到200多畝,帶動當地脫貧戶致富。
據悉,柳北區將進一步發掘扶持一批能帶動當地就業增收以及提升鄉村文明建設的非遺項目,樹立非遺品牌,融合文創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謝永輝 通訊員 潘傑萍)
(責任編輯:覃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