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廣西考察,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牢記殷殷囑託,廣西各族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釋放“海”的潛力 激發“江”的活力 做足“邊”的文章
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廣西區位優勢獨特。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後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
這是廣西欽州港集裝箱碼頭(2021年1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紐帶,“一帶”與“一路”在這裡銜接。大能力運輸通道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擴能優服、通道物流提升、通道産業融合發展等四大行動,讓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從無到有,增加到2021年的6117列,輻射14個省份54個市,貨物通達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9個港口,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地區的便捷運輸通道。
這是廣西憑祥陸路外貿集裝箱貨場(2019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面向東盟,廣西逐步構建形成多類型、多層級、廣覆蓋的對外開放平臺體系:剛滿10歲的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誕生全國首張34證合一的“一照通”營業執照,開創人民幣對越南盾直接報價兌換的“試驗區模式”;中國—東盟金融城累計入駐企業超萬家,去年廣西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635.7億美元,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持續提速;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從服務中國—東盟“10+1”向服務RCEP國家和“一帶一路”拓展……
這是位於廣西南寧市五象新區的中國-東盟金融城(2022年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向海圖強,北部灣經濟區崛起電子資訊、新材料等大工業,2021年經濟區生産總值與2012年相比增長近3倍,創造了廣西近二分之一的經濟總量、超過二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和超過80%的外貿總量。
依江振興,珠江—西江經濟帶強化粵桂協作,打造出珠江水系首個內河億噸大港,長洲水利樞紐船閘年過貨量超越三峽、成為全國天然河流過貨量第一船閘。
沿邊開放,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平臺釋放新動能,廣西對東盟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8%,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7年排名全國第一……
參觀者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參加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021年9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海”“江”“邊”協奏,南疆邊陲“戰略支點”效應日益顯現。10年來,廣西形成了10個千億級工業産業集群、6個千億級特色農業産業集群和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糖、蠶繭、乘用車、工程機械等産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300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從漓江之源順流而下,青峰倒影,竹影婆娑,猶如百里畫卷。
這是在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拍攝的漓江風光(2020年5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伏龍洲是漓江上的一個小島,過去島上魚餐館眾多,油污直排漓江。2015年,桂林市開始對伏龍洲進行生態修復改造,拆除島上全部魚餐館,外遷安置島民。如今,這個面積近80畝的小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治亂、治水、治山、治本”,桂林市通過關停採石場、搗毀非法採砂窩點、實施漓江污水治理、搬遷工業企業等舉措,如今漓江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幹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打響了一場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築牢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
一度遭受破壞的北部灣紅樹林,如今總面積恢復到9400多公頃;曾經讓市民繞著走的那考河等“臭水溝”,綜合整治後變身濕地公園;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經過治理凈減面積超過五分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西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深入推進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
10年間,廣西加快建設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的綠色工業體系,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8個、國家級綠色工廠67家;林業總産值增長近4倍,突破8000億元,躍居全國第2位;旅遊總消費突破萬億元大關,2021年國內遊客接待量和國內旅遊收入增幅均超20%。
這是廣西柳州市生産的新能源乘用車(2018年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2021年,廣西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95.8%,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2%,6個設區市地表水水質進入全國前10名,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2.6%,森林覆蓋率達62.55%,石漠化治理成效、植被生態品質、生態改善程度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繼續發揮好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帶動作用
漫步河池市南丹縣裏湖瑤族鄉朵努社區,330多棟頗具民族特色的樓房鱗次櫛比。搬遷戶何奇説:“從睡小平房到住樓房,從取井水到喝自來水,不出社區就能實現孩子上學、老人就醫,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
白褲瑤群眾聚居於南丹縣境內,一度處於深度貧困狀態。在脫貧攻堅中,當地約1.35萬名白褲瑤群眾搬出深山,開啟新生活。
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要繼續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將各族人民過上幸福日子作為鞏固民族團結進步最大抓手,實現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少數民族聚居區面貌一新。2021年,全區脫貧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5.86%。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石山遍佈,有的地方“一里挂九梯”,當地集中攻克飲水、出行、用電“三難”,一個個水龍頭引來自來水,一條條水泥路進村入屯,一盞盞路燈點綴山鄉夜晚;
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一個個飽滿的桂花梨挂滿枝頭,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毛葡萄、紅心獼猴桃等特色産業,2021年全縣脫貧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1.2萬元;
在賀州“土瑤”聚居區,傳承千百年的“火塘養茶”習俗煥發新生機,獨具民族風情的村莊吸引眾多城裏人前來休閒……
以發展引領各族群眾奔向幸福生活,2021年全區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1.9倍、2.4倍。
廣西欽州市的一名歌手在歡慶“三月三”活動中演唱壯族傳統民歌(2019年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日子甜了歌更歡。每年農曆三月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都會在八桂大地精彩上演。以這個多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依託,廣西連續6年舉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打造出極具特色的民族盛會、富有廣西特點的文化旅遊消費品牌。
廣西南寧市市民在“壯族三月三”期間煮五色糯米飯(2018年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同飲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個村、同讀一個班、同組一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廣西深入人心。在羅城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7個民族的群眾互相尊重彼此習慣,守望相助其樂融融。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廣西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多達163.66萬個,各族一家親的和諧畫面隨處可見。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5700萬壯鄉兒女在新征程上接續奮鬥,著力描繪壯美廣西更為恢弘的錦繡畫卷。
文字記者:陳國軍、向志強、何偉
視頻記者:王洪流、汪奇文、覃廣華、梁舜、程睿澤、黃凱瑩、王偉
海報設計:殷哲倫
新媒體編輯:王浩程
(責任編輯:覃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