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民健身釋放活力 體育産業不斷壯大
截至2021年底,南寧市體育産業總規模達156.07億元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關心體育事業發展,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我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緊緊圍繞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多元化全民健身發展格局,不斷推進全民健身向著更高水準發展。如今的綠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顯改善,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繁榮發展,全民健身參與程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
市民在良堤路一帶的公共籃球場鍛鍊。本報記者 葉子榕 攝
“健身去哪兒”逐漸破題
籃球場、足球場、氣排球場、乒乓球桌、健身步道,還有設備齊全的器械活動區……各類健身設施點綴著美麗的邕江江畔,南寧人的“母親河”,如今承載著南寧人更多的幸福感。
“我每週至少有兩天會到江邊跑步鍛鍊,這裡的體育設施都是免費使用的,而且健身的人很多,很有運動的氛圍。”市民張平棋説。
隨著一大批“群眾身邊的體育場”的不斷涌現,從體育館到健身房、從學校田徑場到社區公園、從街邊綠地到商區廣場,隨處可見揮汗如雨、享受運動之樂的身影。據統計,我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保持在46%以上。
群眾“健身去哪兒”是全民健身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2021年,我市投入資金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項目50個,重點推進體育公園項目建設,成立“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工作專班”,做好全民健身設施規劃建設工作,編制南寧市五象新區、邕江兩岸、相思湖、明月湖、心圩江等板塊的體育項目規劃及各城區體育公園規劃建設,以增加我市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
我市積極推動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強與社會性健身場館合作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體育福利。“如今鍛鍊已無需過多地考慮經濟上的問題,免費、低收費的運動場所隨處可見,對於我們這種多項目愛好者是一種福利。”市民潘累逢説。
2022年南寧市體育工作會議提出,今後我市將持續圍繞邕江沿岸碼頭、邕江水上資源增設各類體育設施,持續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加強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監督指導,屆時,我市全民健身將更加快捷方便,舉步可及。
“身邊的體育活動”越來越多
“發力時,一定要轉胯,讓身體帶動手臂,這樣才能打出更高品質的球。”在一乒乓球俱樂部裏,教練員陳駿耐心地指導學員。陳駿介紹,如今體育項目訓練已不再是專業運動員的“專利”,隨著運動觀念深入人心,更多年齡層次的人主動加入到訓練隊伍中來。
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需求持續增長,健身的服務型消費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我市完善體育社會組織架構,健全各級各類體育協會,壯大基層全民健身組織。截至2021年12月,全市通過行政審批部門成立登記的體育社會組織共有260個。與此同時,體育部門積極培養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並授予14個體育單項協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體育單項二級(含)以下裁判員的資格認證、培訓、考核、註冊、選派、執裁、處罰等工作職能。
“多鍛鍊、少生病”已成為社會共識。我市推動“體衛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南寧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南寧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導中心及各縣(市、區)國民體質監測站功能作用,面向群眾開展體質監測活動,為有需要的健身愛好者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
如今的綠城,“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越來越多。南寧市全民健身網路運動會、“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活動、“奔跑吧廣西”生態馬拉松系列、南寧龍舟公開賽、社區全民健身運動會、陽光體育大會、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等賽事活動貫穿全年。據統計,僅2021年,全市舉辦線上線下各類賽事活動達500多項次,極大激發了廣大群眾的健身熱情。
體育産業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發展體育産業是提高人民健康水準、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是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南寧市體育産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姚興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民健身熱情高漲,我市體育産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主體逐步壯大,體系日趨完善。
南寧市將體育産業作為朝陽産業、綠色産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來培育打造。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南寧市體育産業總規模已達156.07億元,佔比超過全區三分之一,位列全區第一。
發展體育産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是我市全民健身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步。今年,我市將聚焦促進體育消費和提高體育服務業比重,深化服務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擴大服務供給,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不斷推進體育用品製造及零售、運動休閒、體育旅遊、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業態發展。
目前,全市總投資5億元以上並已開工建設的大健康運動産業重大項目有8個;通過城市商場及舊廠房改造、大型體育場館改擴建、景區服務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等,打造了會展城·體育匯、五月匯運動街區、柳沙體育公園、魚悅體育藝術綜合體等新一批體育綜合體;結合我市文體旅商項目工程推動建設一批國家體育運動培訓基地、體育休閒公園等,在盤活土地存量、增加我市體育場地面積的同時,打造集健身、賽事、培訓、文化、旅遊、商貿等多業態為一體的體育經濟圈,推動産業集群發展。(記者 韋峭)
(責任編輯:覃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