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深化“體育+”發展 為群眾增添健康底色

時間:2022-06-30來源 : 中新網廣西作者 : 林鴻羽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在全國率先開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實踐,充分發揮體育鍛鍊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完善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群眾“去哪兒健身”“如何健身”難題。

創新多規融合 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服務體系

在全國率先啟動編制自治區、市、縣三級體育設施建設用地規劃,將體育用地規劃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保障體育設施用地,建立全區公共體育基礎設施項目庫及動態管理機制,入庫項目總數2963個,切實解決體育項目落地難題。全區9個市、34個縣(市)完成規劃編制,5個市、46個縣(市)均已啟動規劃編制。如北海市印發實施城鄉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年),新建成的北海市體育館對外開放,建成村級(含社區)籃球場600多個、健身路徑1000多條、海上觀光棧道1589米,全市體育場館5897個。

建立健全融合發展政策體系,豐富“體育+”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量與質。廣西體育、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鄉村振興9部門聯合印發《廣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廣西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較為完善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提質增效,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9塊以上,為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奠定基礎。

在城市建設中融入“體育+”模式,把體育設施建設與公共設施規劃建設融為一體,利用景區、公園、綠地、廣場、城鎮“邊角地”、江河湖堤岸和商業場地靈活改建體育場地,開發邕江、漓江、柳江、西江、紅水河等內河沿岸以及林場建設體育公園等設施,結合老舊城區改造,補齊老舊小區體育設施不足的短板,基本實現縣縣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鄉鄉有燈光球場、村村有健身設施,構建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緩解了群眾“去哪兒健身”的難題。如南寧市將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綠化、旅遊、文化休閒相融合,在“百里秀美邕江”兩岸和內河改造、城市公園升級改造、城市廣場和道路建設、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中,建設一大批園林、生態、綠色的健身步道、自行車道等公共體育設施,打造美麗南方騎行小鎮、南湖公園智慧體育設施。桂林市沿城區到陽朔一線山水風景建設50.8公里的公路智慧健身步道和騎行道。防城港市建成全海景綠道35公里。

全區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15年1.21平方米提升至2020年2.01平方米,增幅達66.12%。北海、賀州、貴港市列入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2021年支援城鄉基層建設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籃球場等120個公共體育設施項目。2022年上半年,5個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清單。

普及健康理念 完善科學健身服務體系

將“體育‘治未病’”“運動是良醫”等理念列入衛生健康教育體系,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發佈《廣西居民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建立居民科學健身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播資源庫,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推廣,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技能。2022年上半年,廣西選送的《微運動熱身操》等6個優秀作品入選首批全國體育科普展播作品。

開展科學健身大指導活動,在全區設置1000個體育公益教學站點,體育、衛生健康部門定期組織開展“體醫融合促進健康系列巡講”“體醫融合科普講堂”“社區運動干預慢性病”等各類運動促健康活動,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定點為群眾提供現場健身教學和健康知識諮詢服務,有針對性地提供科學運動處方指導服務5萬多人次。

建好體育指導員隊伍,每年培訓全民健身志願者10000人,連續六年舉辦廣西萬名全民健身志願者服務百縣千鄉活動,每年深入基層舉辦200多個健身項目培訓班,推廣普及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健身項目,服務群眾近120萬人次。“廣西萬名全民健身志願者服務百縣千鄉活動項目”入選全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項目庫。

為不同人群量身定制“健身套餐”,研發推廣一批體育科普影音視頻作品,推進科學健身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課堂、進家庭。如南寧市針對辦公室人群研發了《辦公室一平米肩頸操》,用簡單的十節動作,對全身多個部位進行拉伸,在工作間隙隨時隨地進行鍛鍊,倡導“在一平米的格子間裏也能動起來”的健康生活。同時,編寫口袋書,引導上班族科學預防亞健康等。《辦公室一平米肩頸操》被評為首批全國優秀體育科普作品。

推廣運動處方 完善體醫融合服務體系

2020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促進廣西“體醫融合、資源共用”實施意見(試行)》,是全國首個以省級相關部門出臺的比較系統、全面、科學推動體醫融合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之一,列入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構建7個項目、19個指標、64項任務清單。

建立體醫結合健康服務平臺。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與廣西江濱醫院等三甲醫院簽訂協議,共建廣西體醫融合研究實踐基地、廣西健身與健康指導中心,將醫療的“治”體與體育的“復”體有機結合,研究、推廣運動處方和健身項目,推動各地改革先行先試。如南寧市成立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導中心,作為體育“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大膽探索體育和健康領域改革,示範帶動,逐步建立基層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站點。柳州市依託柳州市工人醫院成立運動損傷康復醫療中心,設立運動損傷門診。百色市田陽區建立體醫融合健康服務點,將體質檢測納入各級醫療機構健康體檢項目。桂林市陽朔縣依託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醫務室等資源,建立9個基層體醫結合健康服務站,開展探索社區標準化健身中心建設。目前,全區建成體醫融合健康服務中心(站點)41個,建立針對不同肌肉、不同器械、不同人群(幼兒、成年人、老年人)的運動處方庫,創建運動處方33000多個。

建立體醫融合的人才庫,開展運動處方、健康知識等培訓班。近年來,全區舉辦各類體醫融合複合型人才培訓班20多期,培訓體醫融合複合型人才超過6000人次。如柳州市工人醫院、人民醫院、柳鐵中心醫院每年安排醫生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修運動醫學、康復治療業務,柳州市中醫醫院還安排8名專家作為體醫融合孵化人才,深入基層共建醫療機構傳幫帶,幫助基層醫務人員提升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技能。欽州市浦北縣建立體醫融合工作人才庫,儲備人才超過200名。

依託體科所、體育院校、體育場館、醫院體檢中心等,每年建設一批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和監測站點,配備專業人員和標準化器材,逐步構建網路化、科學化和標準化的自治區、設區市、縣(市、區)三級國民體質監測體系。推動各地將國民體質測試項目納入醫療機構體檢項目,將國民體質測試結果納入體檢報告指標體系,每年開展國民體質監測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活動。目前,全區建設了138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平均每年為24萬人進行體質測試。

下一步,廣西將持續實施廣西體育“11237”工作思路,深入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構建體育與衛生健康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廣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全民健身中的應用,鼓勵和支援各地各單位建設各類體育資訊化便民服務平臺。深入落實《廣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推動各級構建“一個體育總會+若干體育協會+一批體育俱樂部和健身團隊”組織體系,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志願者隊伍,加強國民體質監測,提升全民健身科學化水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林鴻羽)

(責任編輯:鄭友)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