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玉樹州專場新聞發佈會在西寧召開,玉樹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務副州長郭啟龍作主題發佈,玉樹州農牧科技局局長扎西朋措介紹玉樹州在推進生態農牧業高品質發展、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主供區方面的創新舉措。
扎西朋措介紹,近年來,玉樹州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生態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主供區,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一是建設了206個村級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面推行“四季遊牧”模式,促進天然草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實現了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通過這種模式,牧民們在不同季節將牲畜遷徙至適宜的草場放牧,使得草場得以休養生息,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維護。
二是以稱多縣珍秦鎮十一個村為示範引領,在全州百個村級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示範社和千頭牦牛、千隻藏羊養殖基地推行“放牧+補飼”舉措,轉變傳統養殖方式,緩解局部天然草場壓力,實現傳統與現代畜牧業有機結合。通過科學補飼,既保證了牲畜的營養供給,又避免了過度放牧對草場造成的破壞,提高了養殖效益。
三是在全州六縣市建立33個牦牛藏羊“3R”産品供港基地,通過實施牦牛藏羊高效養殖、適度補飼、人工授精等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牛羊“月月出欄”目標。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牦牛藏羊的生産性能,還穩定了市場供應,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主供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措施辦法創新方面,結合國家和省級層面惠農政策,研究制定了玉樹州十四項惠農惠牧措施,內容涵蓋畜禽養殖、作物種植諸方面、各環節,實現了見效于果、普惠於民的目標。惠農惠牧措施從2023年8月開始落實,州級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支農資金予以保障,今年增加至2000萬元,實現了千萬支農資金撬動億元政策補貼的“杠桿”效應。十四項惠農惠牧措施改變了政府兜底的做法,轉變了群眾的思想,激發了基層的內生動力。
通過這些創新舉措的實施,玉樹州的生態農牧業發展走上了高品質、可持續的道路,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主供區的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相信在省州、州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州農牧部門的不懈努力,玉樹州的生態農牧業將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群眾增産增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