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顆從鄉村熱土里長出的“番茄”,從細小的種子到幼嫩的新芽,最終結出了農旅融合的纍纍碩果。
從“1.0版本”的大棚種植到“2.0版本”的遊客採摘、餐飲服務和“3.0版本”的培訓、住宿、餐飲為一體,再到如今的“4.0版本”——集種植採摘、參觀旅遊、親子研學、自然文化科普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番茄公社,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由齊曉景打造的這顆“番茄”不僅為遊客提供了豐富體驗,為群眾提供就近就業的“金飯碗”,更為鄉村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範例。
2009年,齊曉景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興安盟科右前旗科爾沁鎮,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後,她在科爾沁鎮平安村踏上創業之路,從租大棚種果蔬到組建合作社、開展採摘遊,她先後帶動周邊10多個鄉村的400多戶村民穩定增收。2021年,齊曉景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022年,番茄公社成立,主打以番茄為主題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探索創新“農耕文化+農事體驗”模式,發展鄉村旅遊産業鏈,為廣大遊客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研學體驗。
走在番茄公社,一棟棟粉墻黛瓦的建築錯落有致,番茄墻繪、番茄雕塑、番茄挂件點綴其中。在這裡,遊客可以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秋收、種秧、木工坊、包豆包、做花饃等活動,聽“鄉音”、看“鄉容”、品“鄉味”,感知鄉村歲月,了解農耕文化知識。截至目前,番茄公社累計舉辦各類研學活動160場次,服務遊客26萬人,其中各族青少年1.2萬人次。
憑著敢想敢幹的勁兒,齊曉景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致富能手,也成了當地産業帶頭人的共同“代號”。如今,興安盟已經涌現出300多位“曉景”式鄉村産業發展帶頭人,他們正用自己的勤奮、智慧,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不斷集聚鄉村振興動力,讓這片他們深愛的故土鄉村更加美好,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供稿:科右前旗宣傳部,攝影:杜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