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處祖國的“心臟”北京,一個位於祖國的北疆阿爾山,縱使千山萬水,也未能隔斷緊緊相牽的手。在教育一線、醫療前沿、工廠車間、鄉村振興之途,挂職幹部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從北京市東城區奔赴興安盟阿爾山市,穿越廣袤的華北平原,興安山脈巍峨聳立,草原氣勢磅薄。京蒙攜手同行,為當地注入了嶄新的動力與活力。
東城區向阿爾山市捐贈資金和物資
京蒙情緣從未中斷。2018年,北京市東城區與阿爾山市結成對口幫扶對子,兩地之間架起了交流互通的“連心橋”。近日,東城區黨政代表團前往阿爾山市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不但簽訂了兩地2024年東西部協作協議,還捐贈了830萬元區級援助資金以及價值150萬元的急需藥品物資,進一步為阿爾山市的高品質發展賦能,同時也揭開了兩地京蒙協作的嶄新篇章。
愛心捐贈
讓每一寸鄉土都迸發出激情與活力
京蒙協作已從“輸血式幫扶”邁入“造血式協作”的新時期,産業協作共贏成為全新主題。基於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一批又一批京蒙協作項目在阿爾山紛紛落地,種下了致富增收的“搖錢樹”。
步入五岔溝鎮食用菌産業園區的蘑菇棚,菌菇的芳香混合著潮濕泥土的氣息撲鼻而來,菌菇採摘逐漸進入旺季。“我在這兒工作三四年了,每月能賺 4000多元,在家門口乾活可方便了。”五岔溝鎮富康社區居民王玉傑説道。從菌棒生産到收穫採摘,食用菌産業充分促進了就業,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活水”。
阿爾山特色産品端上北京餐桌
與此同時,在天池鎮,放眼望去,成棟連片、整齊劃一的鋼架大棚在陽光下矗立著,這亦是京蒙協作的成果。哈拉哈高勒生態園技術員武慶江欣喜地表示:“我們天池鎮哈拉哈高勒生態園裏,各類菌棒懸挂整齊,金燦燦的榆黃蘑和大朵的猴頭菇長勢良好,黑木耳呈現一派豐收景象,經過改造升級,明年肯定會更好!”
五岔溝鎮黑木耳
現今,在北京市東城區的大力助推下,阿爾山市消費幫扶北京特産館于東城區建成,挂職幹部團隊的“賣力吆喝”更是讓阿爾山的優質農副産品走進北京、走向全國。礦泉水、蘑菇、木耳等特色産品不斷被納入北京市和東城區消費幫扶産品目錄,並通過線上線下、直採直銷、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消費幫扶行動,切實有效地解決了阿爾山市林下産品銷售難的問題。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不但注入了“東城力量”,更讓人感受到了“東城溫度”。
讓每一個夢想都得以成真
叮叮叮……
伴隨著一陣清脆的放學鈴聲響起,阿爾山市第一中學瞬間喧鬧起來,學生們三三兩兩,一邊探討著,一邊嬉鬧著涌入食堂。在這裡,記者見到了那些被孩子們稱讚、令孩子們敬佩的來自北京的支教老師。
剛坐下,老師們便忍不住“炫耀”起來。“阿爾山的孩子淳樸又好學,他們那清澈的目光裏充滿了渴望,我們怎能不盡心竭力、傾囊相授。”支教老師毛學慧動情地説道。
支教老師與學生課堂互動
自從東城區在京蒙協作中持續推進教育協作以來,“合作辦學、組團式支教”這種教育幫扶模式不斷深化,阿爾山市的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穩步提高。
支教老師與學生一起做實驗
課堂教學示範課精彩紛呈,支教老師與本地教師一同學習、交流;課下,支教老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與當地教師結成教學師徒,針對重點教學環節和“徒弟們”共同深入探究,以提升整體師資水準;假期裏,利用京蒙專線教室的功能,通過雲端教研、聽評課、雙師課堂、名師送課等活動,讓阿爾山的師生們足不出戶就能和北京二中集團的“師傅們”交流研討、聽課互動;不定期舉行“送教下鄉”活動,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力求實現鄉村建設在“文化”與“人才”方面的雙振興;發揮支教老師在各自所學領域的專長,為京蒙協作開拓全新領域。
多樣化的課程教學
他們因使命匯聚在一起,“溫暖相伴阿爾山”是他們的座右銘。如今,很多人都願意讓孩子回到家鄉接受教育,因為阿爾山市的教育已然掀開了嶄新的篇章。
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醫療服務
“北京的醫生可厲害了,調配中藥、進行理療樣樣都行。在這兒,我花很少的錢就能把病治好……”剛在阿爾山市蒙中醫院做完理療的王淑榮高興地説道。
北京醫生為患者診療
一間乾淨整潔的辦公室裏,擺放著兩張簡易的辦公桌,三四張理療床,墻上挂滿了錦旗,王淑榮口中的“北京醫生”正忙得不可開交。白萬輝是北京市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主治醫師,被患者稱為“從北京來的好醫生”,由於京蒙協作,他來到阿爾山市蒙中醫院進行對口幫扶,與一同前來的腦病科主治醫師陳紀仲,成為了百姓健康之路上堅實的“醫”靠。
前往基層衛生院進行義診
阿爾山因區位偏遠等因素,當地的醫療水準較為有限。“我們積極踐行歷任挂職醫務工作者‘小方治大病’‘中醫適宜技術走訪基層’的臨床理念,努力讓‘未病防病、既病防變’的理念深入人心,著重增強當地群眾的健康意識。”白萬輝介紹説,他們還從人才培養、急診急救、基本公共衛生能力提升、慢病管理、康養結合等方面入手,把醫療技術分享給阿爾山市的基層醫務人員,致力於為當地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醫療隊伍。
打造出一支屬於阿爾山自己的醫療隊伍
這些“北京醫生”們還與阿爾山市中醫專家小組,多次前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及衛生室開展調研工作,儘快熟悉當地的衛生醫療環境;帶領阿爾山市蒙中醫院中醫科的骨幹力量,前往各鄉鎮衛生院進行義診,並將慢病管理、健康宣教活動帶進尋常百姓家。更令大家欣喜的是,中醫藥文化成功走進校園且備受歡迎,增進了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與了解。
讓北疆的詩畫山水在首都絢爛綻放
山海情深,京蒙攜手同行;詩畫北疆,東城助力夢圓。為了將阿爾山的自然風光、旅遊資源、度假産品展現給首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遊客,東城區委、區政府充分利用地緣優勢,調動全區的優質宣傳資源,助力阿爾山先下一城、打好“宣傳牌”。在區委宣傳部、區外聯辦和建國門街道黨工委的推動下,阿爾山旅遊宣傳片在王府井、北京站、崇外商圈等8處繁華地段迴圈播放,每日受眾超800萬人次,每年可為阿爾山市節省宣傳資金6000萬元。阿爾山的城市品牌形象在北京大放異彩,成為展示“巍巍大興安夢幻阿爾山”的“世界之窗”。
美麗的阿爾山
大屏覆蓋,小景布展。為使阿爾山的城市形象進入北京居民及遊客的視野,東城區委宣傳部和外聯辦協調相關景點景區、書店、咖啡屋等居民遊客的休閒場所,放置帶有阿爾山標識的書籤、明信片、樹皮畫等文創宣傳品;同時通過電子小屏播放阿爾山旅遊宣傳片,用心用情讓阿爾山的四季之花在京城美麗盛開。
推動締結友好城市
創新合作,布景傳播。為讓全國遊客在南鑼鼓巷、前門等打卡地抬頭就能收到阿爾山的邀請,低頭就能看到阿爾山的禮物,東城區外聯辦協助協調相關管理部門,在公共管理區域點綴式投放阿爾山的文創宣傳語、標識牌,讓邊陲小城阿爾山清新的風、美麗的景、動人的情在首都浪漫流淌。
協作之路,不受山海之隔。北京市東城區與阿爾山市深度合作、頻繁交流、積極規劃産業和項目,至今在黨建、人才交流、教育、衛計、産業、商貿、勞務協作、文化旅遊等眾多方面成果豐碩。
從幫扶到協作的跨越,歷經脫貧攻堅戰的歲月磨礪,沉澱下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更為阿爾山留下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寶貴財富,書寫了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動人篇章。
(文:許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