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精神在甘肅的傳承與實踐

發佈時間:2024-08-21 17:02:23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英雄,鑄就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和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愚公精神。

“三北”工程建設46年來,甘肅省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不懈防沙治沙,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生態奇跡,涌現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英雄,鑄就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和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愚公精神。

八步沙,甘肅古浪一個備受風沙侵蝕的地方,如今這裡已樹茵連綿、鬱鬱蔥蔥。

“一夜北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40多年前,這裡風沙肆虐,第一代治沙人——六位年過半百的當地村民,在八步沙用“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方法向沙漠宣戰。

為了心中的那抹綠色,郭萬剛接過父親手中的鐵锨。從此,不分春秋、不問冬夏,他與林場人員一起奮戰在騰格裏沙漠南緣,築起了一道道擋風墻。“只要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治,就一定會有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的那一天。”郭萬剛堅定地説。

六老漢的兒子、孫子,一代接著一代幹,染綠了八步沙、黑崗沙、磨米沙等一個個風沙口,累計治沙造林30.6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育草近45萬畝。八步沙林場管護區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5%以上,沙漠邊緣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實現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的轉變,為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貢獻。

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用簡單的“人拉手刨”的方式與風沙鬥爭,這讓從小生活在沙漠邊緣的徐先英明白,治沙不僅僅是種樹、固沙那麼簡單。

研發、完善、反覆試驗……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員徐先英憑著一股西北漢子的倔強勁,帶領團隊先後研製出90多臺(套)治沙裝備。同時,他春天頂著滿天黃沙、夏天冒著炎炎烈日,在騰格裏沙漠中試驗抗旱樹種,成功篩選出4種抗逆性強的沙地造林樹種。

用青春守護綠水青山,用科技阻擋風沙腳步。徐先英榮獲了“國家卓越工程師”等多項榮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愚公的堅守與拼搏。

歲月如歌,初心不改。“三北”工程建設中,無數人前赴後繼,無私奉獻。

76歲的許志剛和許志強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張川村人。兄弟倆年輕的時候,村裏到處是草木不生的荒山禿嶺。“剛強兄弟”看著家門口的沃土被雨水沖走,便下定決心種樹,用從牙縫裏省出來的錢買樹苗、種樹、育樹,這一種就是56年。56年來,兄弟倆用壞了上百把鐵鍬,在方圓400畝地的邊邊角角種上了50多種、8萬多棵樹,在黃土高原上種出了一個“小江南”。

在一個個“當代愚公”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三北”工程的建設隊伍,書寫著新的綠色傳奇。

近日,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執行主任馬俊河,在民勤治沙現場給新加入的志願者講梭梭的栽植注意事項。

2006年抱著“決不能讓我的家鄉消失”的信念,“80後”馬俊河發起拯救民勤志願者綠洲行動。與前輩們不同的是,馬俊河運用“網際網路治沙”,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民勤的生態環境治理中。18年時間,馬俊河紮根沙漠,換來了6萬多畝荒漠上的梭梭林茁壯生長。

河西走廊上,一支支義務壓沙隊伍向荒漠腹地挺進,成千上萬的幹部群眾走進沙漠治沙,眾多企業、志願者也加入治沙大軍。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從“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八步沙“六老漢”,到摸爬滾打在沙漠裏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徐先英,從“剛強兄弟”挖洞挑水種樹56年,到馬俊河發動社會各界志願者治沙,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堅忍不拔、甘於奉獻的品格是無價的精神財富。

當前,甘肅正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集中力量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在新的“趕考路”上,隴原兒女繼續弘揚“三北精神”,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必答題”,持之以恒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斷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甘肅貢獻。(文:劉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