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玉樹·秘境囊謙:一“鹽”激起千層“浪”

發佈時間:2024-07-31 09:59:43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地處青海省最南端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屬唐古拉褶皺區,經過長期地質演變,這裡蘊含豐富鹽礦資源。目前,囊謙縣已發現鹽泉29處,其中有8處建為鹽場。

曾幾何時,鹽田為囊謙縣的牧民群眾鋪就了一條生存之路,隨著時代變遷,古鹽田如何煥發新生機?

囊謙縣著曉鄉茶哈村給出了答案。

時間回到2021年年初,囊謙縣委縣政府提出“三黑一紅”的産業發展方向,其中,“一紅”指的就是囊謙的紅鹽産業。

囊謙縣委書記石大存説:“囊謙縣堅持以鹽為媒,拿鹽説鹽,靠鹽説事,在保護和利用好紅鹽的基礎上,促進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融合發展,不斷做大做強鹽文章,讓鹽産業成為囊謙人民致富的新産業。”

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指引,時任著曉鄉團委書記、茶哈村包村組長的歐金丁桑為茶哈村找到了發展的好路子。

“我們著曉鄉茶哈村的乃格鹽場是囊謙八大鹽場之一,這裡海拔高達4034米,鹽場依山間谷地之勢而建,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守著這麼好的資源,一定要把它利用起來。”歐金丁桑説。

經過一番考察,當年,茶哈村就利用村集體經濟光伏收益資金的14萬元和青海藏人緣商貿有限公司出資的16萬元,成立了著曉鄉茶哈村鄉村産業發展基地。

村黨支部書記加俄俄保説:“我們利用豐富的紅鹽資源,開發紅鹽産品,形成‘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村民分紅’的産業發展模式,不僅帶動了村集體發展,還為村裏提供了就業崗位。”

從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十人,從幾十平方米的場地發展到現在的幾百平方米,産品從單一的熱敷鹽袋發展為現在的“青南紅鹽”系列産品,每年的分紅也越來越高。經過幾年快速發展,茶哈村鄉村紅鹽産業發展基地已初見規模。

“2023年,我們從基地分紅23萬元。同時,村裏有40多人在基地上班,其中大部分是脫貧戶,他們沒有底薪,多勞多得,平均下來一個月最少可以領到兩千多元的工資。”加俄俄保説。

乃格鹽場內工人正在勞作(攝影:青海日報記者 程宦寧)

7月15日,記者來到囊謙縣香達鎮格東涌社區的著曉鄉茶哈村鄉村産業發展基地,這裡看起來不是很大,但生産車間、原料倉庫、直播間、産品展廳、會議室等配套齊全。

走進生産車間,基地負責人代青旺扎正和十幾名工人篩鹽、洗鹽、裝料、縫紉布料、裝鹽、封口、包裝……忙得熱火朝天。

隨著代青旺扎來到基地的産品展示區,展示臺上擺放著各類紅鹽産品。“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我們同青海大學藏醫學院簽訂了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已研發‘青南紅鹽’系列産品,包括紅鹽洗手液、紅鹽沐浴露、紅鹽洗髮露、紅鹽潔面乳、紅鹽洗髮膏等。”代青旺扎介紹。

代青旺扎是從茶哈村走出來的大學生,2018年畢業後,一直在外地工作。2021年,得知村裏要發展紅鹽産業,他立馬回到家鄉,並挑起了産業發展基地的大梁。在代青旺扎的影響下,村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都選擇來到基地,為家鄉的發展助力。

在直播間,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生江才朋措正在向大家介紹紅鹽産品,“囊謙藏紅鹽熱敷包中除紅鹽外,還有艾葉草、紅花、益母草等高原中藏藥,用紅鹽熱敷可以將體內的濕氣、寒氣排出,具有溫經活絡、消炎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代青旺扎説:“現在基地裏算上我一共有8名大學畢業生,他們分別負責基地辦公室、電商、銷售、生産、財務、廣告等工作。我們都是年輕人,大家幹起活來都很用心很努力,就是為了把我們村的紅鹽産業做大做強。”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囊謙藏紅鹽産品已在抖音、淘寶、快手、微信等各大主流電商平臺開通線上銷售渠道,線下已在拉薩、成都、西寧等地的大型商超上架銷售,還開設了囊謙紅鹽專賣店。

如今,茶哈村的紅鹽産品銷量越來越好。今年,在茶哈村的乃格鹽場又新增了5名採鹽工,62歲的阿年多格便是其中之一。“歲數大了,出去找不到活幹,但是制鹽的手藝從小就會,沒想到現在還能靠手藝在家門口賺上錢。”阿年多格開心地説。

一“鹽”激起千層“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憑藉勤勞的雙手,囊謙牧民將豐富的資源變為真金白銀的財富。

(文:程宦寧、余暉、桑求桑毛,原標題:一“鹽”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