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內蒙古全區草種繁育基地面積達26.5萬畝,年制種能力突破500萬公斤,人工飼草種植2172萬畝,各類飼草産量達7543萬噸,草産業鏈産值達802.1億元,産量、産值均居全國首位。
這一組組數據,是內蒙古全面加快三北六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試點工作,推動草産業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生動寫照。
一棵草可以講述哪些不同的故事?在內蒙古,一棵草可以演繹萬千氣象。
故事從一顆種子講起。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蒙草集團種業中心,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種的登記、篩選、收集工作。
“我們按照逐一登記、種子清選、脫水乾燥、種子檢測、密封包裝、種子入庫及定位、種子監測等工作環節,根據利用目的和保存期,將採集來的種質資源存放到常溫庫、中期庫和長期庫保存,為內蒙古生態建設提供種質資源保障。”蒙草種質資源及檢化驗中心負責人鄭麗娜説。
蒙草種業中心內的種子展示(攝影:人民網記者苗陽)
據介紹,作為蒙草種質資源庫核心庫的長期庫,肩負著種業戰略資源長期保存的重任,入庫後的種子,每隔5—10年,都要進行芽率監測,芽率降低的種子需要及時繁殖更新再保存。通過這樣科學的種子保存方法,可以讓大部分物種的種子保存幾十年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目前,“蒙草”已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特色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小草諾亞方舟),植物種質資源2200種、6萬份,標本15萬份,土壤150萬份在這裡收存,保障內蒙古生態修復、草畜産業有種可用、有種適用、有種保障。
來到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一顆顆小小的種子,在這裡書寫生態修復的“綠色傳奇”。
敕勒川草原綠意盎然(攝影:人民網記者孟佳澍)
盛夏的敕勒川草原彩蝶紛飛,牧歌悠揚。來自河北的遊客翟小龍一行四人到此“打卡”,在這處“城中草原”感受草原的遼闊、悠閒,“漫步在這裡,青山為幕、綠草為臺,真的太美了!”
敕勒川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大青山腳下。曾經,大青山前坡土壤沙化、一片荒蕪,黨的十八大以來,呼和浩特市實施了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把大青山前坡建成“綠樹掩映、曲徑通幽、田園風光、草原風情、自然和諧”的首府“後花園”。
如今綠意盎然的敕勒川草原,是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的豐碩成果,詩意盎然地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態畫卷。
截至6月底,內蒙古全區完成種草改良任務791.9萬畝,退化沙化羊草草地修復治理任務50萬畝,檸條改良草場和營造灌木林種植檸條任務92.19萬畝,草原鼠蟲害防治3377.38萬畝。寬宏博大的草原一步步繪製出內蒙古的生態藍圖。
草不僅生長在草原,也有可能生長在“空中”。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的“空中牧場”,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鮮草的清香,高聳的自動化育苗架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鮮草培育盤,隨著傳送帶緩慢移動的草盤在人工補光燈、溫濕度監控器、自動噴淋、液體迴圈等設備的呵護下,茁壯生長。
“空中牧場”內,自動化育苗架正在工作(受訪單位供圖)
“一粒粒種子經過水培7—8天,便可以成長為一株株青草,每天不停歇生産,讓牛羊在禁休牧期和冬季還可以吃上鮮草。”“空中牧場”負責人哈斯巴圖介紹道。
“空中牧場”有效解決了蘇米圖蘇木鮮草“錯季供應”問題,緩解了當地農牧民購買飼草料遠、難、貴等難題,節約了土地、飼養、人工成本,促進了禁休牧、以草定畜等草原生態恢複製度的落實。截至目前,該技術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阿拉善盟等地開展了11處試驗應用示範基地,累計能生産15000噸新鮮功能性牧草。
“預計今年10月份,日産10噸鮮草的項目即將投産,智慧化水準將進一步提高,讓更多的牛羊四季吃上鮮草不是夢!”哈斯巴圖説。
目光轉向興安盟,畜牧業是興安盟的特色優勢産業,在這裡,平衡草原生態與畜牧業發展有了答案,“點草成金”走進現實。
在科右前旗阿力得爾現代草産業加工物流交易園區的動物中央廚房,庫內機器轟鳴聲、設備運轉聲和工人們的忙碌身影交織在一起,經過多名工人輪流操作,以往不起眼的秸稈在經過技術“處理”後,變成了優質飼草料。
通過動物中央廚房加工的飼草料(攝影:人民網記者劉藝琳)
據介紹,國內首條破壁熟化全混飼草料生産線即動物中央廚房,匯聚了52台套的先進機械設備,運用了各工段的前沿科技和專利技術,具備日産50噸全混飼草料的生産能力。
“通過動物中央廚房生産的飼草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可以使牛羊的吸收率達到75%以上。目前,産品覆蓋阿力得爾蘇木半徑50公里區域內,滿足60萬隻羊的粗飼料需求,讓牛羊吃上‘營養餐’,解決了草原過牧問題。”動物中央廚房廠長可鑫介紹道。
由稻殼為原材料的生態産品(攝影:人民網記者苗陽)
在現場,記者被展示臺上的食具、廚房用具等生態産品所吸引,稻殼“變廢為寶”,讓草産業鏈繼續延長。“這種由稻殼為原材料的深加工産品,耐用度很高,十分環保,以前的‘廢物’現在變成‘寶物’,助力生態發展。”阿力得爾草産業園區現場技術人員孫布爾介紹。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內蒙古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時下,上下左右齊心協力,正在奮力書寫新時代草業發展的新篇章,開啟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康莊大道。(文:何晶茹、白建平、孝金波、富麗娟、苗陽、李楠楠、劉藝琳、寇雅楠、孟佳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