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保護的意識種在人們心裏”——青海湖保護見聞

發佈時間:2024-07-08 14:38:12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在濕地的定義中,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濕’字左邊的三點水分別代表了大氣降水、地下水和周圍水系的補給……”近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青海湖畔的仙女灣景區,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來自剛察縣寄宿制民族初級中學的40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礦泉水瓶、活性炭、小石子、棉花等材料,動手製作了簡易過濾裝置,模擬濕地水體的自然凈化過程。

初二年級的藏族女孩寬太吉眼中閃爍著興奮與好奇。她説:“參加這樣的活動,我能去探索濕地的奧秘,明白了濕地保護的重要性,也更加熱愛我的家鄉。”

“把研學地點設在青海湖畔,也是為了把生態保護的意識種在人們心裏。”帶隊老師趙少傑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也是青海湖流域地表過程綜合觀測研究站的工程師。自2017年起,他每年夏天都會來到青海湖,在這裡進行三個多月的實地研究。

“這幾年青海湖生態向好,降雨量明顯增多,這是大自然和人類共同努力的成果。”趙少傑説。

眼下正值青海湖裸鯉洄遊高峰期,在青海湖湟魚家園景區,“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作為青海湖的“原住民”,俗稱“湟魚”的青海湖裸鯉曾因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而面臨種群危機。然而,經過多年的生態保護,目前青海湖裸鯉的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2萬噸,是保護初期的40多倍。

剛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拉加才仁介紹:“我們每年6月至8月都會安排人員24小時駐守在河道邊,打擊偷捕行為,還救助擱淺的湟魚,將它們安全送回水裏。”

與此同時,遊客們生態保護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在青海湖景區工作近十年的李長存見證了這一變化。她回憶説:“我剛到青海湖工作時,這裡天氣寒冷,風沙天氣多,遊客的環保意識相對較弱,我一邊走一邊撿垃圾時,心裏不是滋味。”

“現在不同了,遊客不僅關心環境,還主動參與保護。每當遊客主動聊起青海湖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時,我都感到很驕傲。”李長存笑著説。

如今的青海湖,在各方的守護下,呈現出“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湖和諧”的美麗景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文:王梓涵、張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