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興安:研學遊成新寵,“寶藏打卡地”等你來探秘

發佈時間:2024-06-14 15:35:00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食物

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個端午假期,研學遊成為孩子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新課堂。

探索自然奧秘、尋訪紅色足跡、體驗農耕文化……連日來,興安盟的研學市場持續升溫,各大景點、研學基地都能見到研學團隊的身影,他們在這裡開啟了一場場難忘之旅。

戴草帽、穿水靴、踩泥巴、插秧苗……在扎賚特旗碧波盪漾的稻田裏,32個孩子化身為小小“稻農”,手工插秧,切實感受燦爛的農耕文化。這群孩子正是來自北京市豐台區的“京蒙協作小使者”研學團隊,在這個假期,他們跨越千里來到扎賚特旗,在探索發現中樹立生態理念,在交流互動中增強團結意識。

“京蒙協作小使者”研學團隊體驗插秧

扎賚特旗神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著稱。在這裡,“京蒙協作小使者”們欣賞著藍天白雲下的“綠色海洋”,盡情地感受草原的寧靜與和諧。看馬頭琴表演、賞四胡演奏、嘗烤全羊美味,各族青少年手拉著手圍著篝火歡快地舞蹈。“在篝火晚會上,我們品嘗到了美味的烤全羊,欣賞了蒙古族小朋友表演的節目,讓我們享受到了令人新奇的美好生活。”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學生劉佳倩説。

學生們觀看扎賚特旗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學生們通過此次研學活動收穫都很大,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讓他們和興安盟的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北京第五實驗學校教師苗壯説。

6月的阿爾山山水清麗、夢幻純凈,來自北京廣渠門中學金帆藝術團的百餘名師生,在此開啟了“相約阿爾山”研學活動。

北京廣渠門中學金帆藝術團學生體驗蒙古族刺繡

學生們體驗搏克比賽

在阿爾山“森林之眼”,學生們登高望遠,感受大興安嶺的巍峨震撼;在依山傍水的白狼小鎮,大家學習製作“樹皮畫”,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感受濃郁的林俗文化;在阿爾山松貝爾口岸,學生們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激昂的歌聲久久回蕩在國門上空;在明水河鎮西口村,跟隨當地村民學習柳編技藝,將細細的柳條編織成各種造型的實用工藝品。研學期間,金帆藝術團的學生們還在阿爾山論壇中心舉辦了文藝演出,管樂團和合唱團的精彩表演,給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不同凡響的視聽盛宴。

學生們認真學習“樹皮畫”製作

北京廣渠門中學金帆藝術團學生學習柳編技藝

“端午佳節走進阿爾山,將歌聲帶到這座美麗小城,希望通過這次研學交流,搭建起京蒙中學生藝術交流平臺,讓我們共同分享和諧之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學生王凱奇説。

學生們在“森林之眼”了解森林文化

近年來,興安盟深入挖掘文旅資源,不斷創新研學業態,興安嶺上興安盟正逐漸成為研學遊的“寶藏打卡地”。興安盟也將持續開發適合盟內外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教育+旅遊”融合産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優質的研學實踐教育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和遊客領略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韻。(文:張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