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後有綠、林間地頭生金、設施農業“有范兒”……盛夏走進興安盟突泉縣,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蔬菜園,目之所及皆是綠,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氣息。勤勞樸實的突泉人民,用勤勞與智慧“蔬”寫出一幅風景與風味交融、顏值與産值並存的和美鄉村新圖景。
小庭院叩響“幸福門”
眼下,在突泉縣太平鄉五三村,無論漫步于田間小徑,還是探訪村民的溫馨庭院,紫皮蒜的倩影隨處可見。輕風拂過,田間的紫皮蒜隨風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蒜香,這誘人的氣味與夏日鄉村的寧靜相融合,構成了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
突泉縣萬畝蒜薹豐收
清晨的陽光還未完全灑滿大地,五三村的村民張麗祥就已經在自家的庭院中忙碌起來。“這些紫皮蒜每年能給我帶來三份收入呢,”他興奮地解釋,“先是蒜薹的收成,然後是蒜頭,最後在起出蒜頭後還能種上一季秋白菜。這樣一來,每畝地的凈收入竟然能達到12000元左右。”説到紫皮蒜的種植,張麗祥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以前閒置的土地現在變成了充滿生機的小菜園,既帶來了經濟收益,又美化了環境,這種滿足感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脫好皮的紫皮蒜
在如今的突泉縣,不僅是鄉村的小菜園裏綠意蔥蘢,就連城市中也開闢出了一片片“綠色天地”。這對於像劉立民這樣的易地搬遷戶來説,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工人打捆新鮮的蒜薹
在突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醴泉小區設施大棚內,劉立民家的60平米小菜園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鮮嫩的白菜、茂盛的茼蒿,以及豆角蔓沿著細枝奮力向高處攀爬,小菜園裏總共種了七八種蔬菜,五彩斑斕,煞是好看。“這小園子裏種的蔬菜,基本上能滿足家裏的需求,”劉立民笑著説,“一年下來,能幫我省下六七百的生活開銷呢。”
醴泉小區大棚全景
為了讓易地扶貧搬遷戶過上無憂生活,突泉縣在安置點醴泉小區精心建設了93棟冷棚,每戶搬遷戶均分配到60平方米的菜園。搬遷戶們可以選擇租賃或自主經營等方式來管理這些小菜園。這一舉措不僅讓搬遷戶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促進了當地的瓜菜産業發展。據統計,這些菜園年産各類瓜菜高達920噸,年創産值達到了276萬元,為搬遷戶們帶來了184萬元的年利潤。
蘑菇園撐起“致富傘”
享有“菌中之王”美譽的羊肚菌,不僅營養價值極高,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極為可觀。自4月起,突泉縣六戶鎮永繁村的羊肚菌便開始逐漸進入採摘期。這裡出産的羊肚菌,以其鮮美的味道和嫩滑的口感,不僅在興安盟周邊地區廣受歡迎,甚至在南方市場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收割後的羊肚菌
“每斤羊肚菌的售價能達到70元,”永繁村的村民關清水向記者介紹,“扣除所有成本後,每畝的凈利潤可以超過2萬元。而且,這種菌類每年可以種植兩季,所以每畝地的年收入能超過5萬元。”關清水種植羊肚菌已經超過兩年,他不僅從中學習到了真正的種植技術,這小小的羊肚菌也為他的家庭撐開了一把“致富傘”。
包裝好的羊肚菌
突泉縣六戶鎮朵雲山蘑菇莊園內的赤松茸也迎來了豐收的季節。工人們忙碌地在林間穿行,熟練地採摘下成熟的赤松茸,輕輕削去根部的泥土,然後整齊地擺放在泡沫箱內,運送到棚外。整個莊園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蘑菇莊園內的赤松茸
“我在這裡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六戶鎮先鋒村的村民馬洪偉欣喜地説,“我主要負責種植、採摘和分揀的工作。每個月能賺到大約4000元,同時我還能照顧到家裏的老人和孩子。現在的生活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赤松茸迎來收穫季
至今,六戶鎮已經累計種植了超過750畝的赤松茸和羊肚菌。該鎮已成功打造了六戶、永繁、鋼鐵三個産業示範帶動引領村,預計到2024年底,這些菌菇的産值將超過1800萬元。
羊肚菌長勢良好
近年來,突泉縣鼓勵農民利用庭院發展大蒜、各類蔬菜、菌菇、肉牛、粘玉米等産業,不僅豐富了當地百姓的“菜籃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設施農業種出“科技感”
冬天有收入,夏秋能增收,在突泉縣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區的蔬菜大棚內,蔬菜的産量和品質都實現了雙提升。“園子裏種菜一年一茬,而在大棚種菜能實現一年兩茬甚至三茬,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的黃瓜、番茄,我這幾個棚子一年的毛收入能有20余萬元。”突泉縣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大棚種植戶常明海説。
智慧化施肥、按需求澆水,突泉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區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極具“智慧”。“我種了一輩子蔬菜,以前澆水施肥都是看天氣、憑感覺,蔬菜還常有病蟲害的風險。自從安裝了設施農業智慧系統後,不僅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蔬菜品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種植戶賈洪娥高興地説。
智慧大棚內芹菜豐收
突泉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區還成立了設施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瓜菜品種、種植時間、産品價格、上市時間、銷售渠道、産品包裝“六統一”,蔬菜從種植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更加省心,這讓像賈洪娥這樣的種植戶心裏底氣更足了。
近年來,突泉縣在創新發展設施農業上不斷發力,打造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區、曙光現代農業迴圈經濟園區等6個規模化設施農業産業園區,目前共有溫室大棚5349棟,年生産反季節瓜菜3.8萬噸,實現産值2.5億元,帶動農戶3000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文:胡日查、韓學文、韓雨格、孫新宇,圖:曾令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