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賦能烏鋼“高”“智”“綠”

發佈時間:2024-06-03 13:35:00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在110平方米燒結、兩座舊高爐的舊址,約7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已初具雛形,大型吊車一刻不停地將鋼筋和設備輸送到建設現場,上千名工人開足馬力為7月份即將投産的項目忙碌著……這是5月27日,敬業集團烏蘭浩特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烏鋼)高速棒材建設項目工程(以下簡稱雙高棒技改工程)建設現場的生動場景。 

雙高棒技改工程建設現場

“雙高棒技改工程是烏鋼向特鋼轉型的重點項目,項目採用高速棒材軋製技術、獨傳動模組軋機精軋技術、雙高棒控軋控冷技術、雙高棒生産線鋼坯熱送技術、高效冷床和收集技術等國內一流先進工藝技術,生産效率將提升6倍。投産後將改變公司只能生産普材的歷史,提升和優化産品結構,增強産品市場競爭力,為烏鋼打造‘智慧化’‘數字化’工廠賦能。”雙高棒技改工程施工負責人解金芳介紹説。 

工程師在污水車間檢修

雙高棒技改工程是烏鋼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全方位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 

烏鋼高爐總控室

始建於1958年的烏鋼是興安盟老牌工業企業,曾經規模體量小、生態欠賬多、産品結構失衡等難題成為其發展的掣肘。近年來,烏鋼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産業’簡單退出”和“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徹底結束了64年小高爐生産歷史。新建1200立方米高爐、120噸轉爐、240平方米燒結機、煤氣回收發電、節能節水、雙高棒生産線等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年産值穩定在60億元以上,輻射帶動上下游産業就業2萬人,連續4年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百強,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烏鋼正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目標邁進。  

烏鋼能源中心污水車間總控室

走進烏鋼煉鋼廠內,1000多度的沸騰鐵水緩緩倒入轉爐,一瞬間鐵花飛濺,火光映紅了整個轉爐平臺。在這樣“火熱”的現場,既看不到煙塵,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乾淨又清爽。

“以前燃氣控制閥、風壓表都是憑經驗手動調節,現在電腦自動控制。”指著車間內的數控電腦螢幕,烏鋼能源中心主任焦立峰説,推動技術創新成為第一競爭力是鋼鐵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打造競爭優勢的一大利器。2022年,烏鋼全線關停“烏鋼老線”,投入資金25億元進行全面設備升級、工藝技術及節能環保改造。該改造工程採用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生産技術和環保水準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工藝技術,進一步優化了烏鋼的生産結構,實現了燒結工序全系統、全過程的超低排放。 

烏鋼能源中心污水車間智慧化運轉

如今,烏鋼已構建起綠色低碳物流體系,投資建設鐵路專用線提標擴能改造工程,為烏蘭浩特市每年減少16.3萬輛重型貨車的汽車尾氣排放。實施烏鋼燒結廠脫硫超低排放項目,採用國內先進CFB迴圈流化床幹式超凈脫硫工藝,實現節能與減排的雙重目標;全區首個“幹式超凈+”超低排放環保改造和中水利用項目投入使用,實現了“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和廢水“零排放”;1×50兆瓦雙超煤氣發電項目成功並網發電,實現了煤氣綜合迴圈利用、低碳節能減排。烏鋼年減少能耗排放5萬噸標煤,碳排放約25萬噸二氧化碳。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升級改造,烏鋼各工序主要生産裝備全部退出國家限制類裝備序列,全流程實現超低排放,集約節約發展水準顯著提升。 

工人在安裝高速棒材生産線設備

2023年,烏鋼鐵、鋼、材的産值均創歷史新高;工業産值由2014年的9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62.1億元,實現了約7倍增長。烏鋼電耗、能耗和水耗與2015年重組相比分別下降36%、8.6%和2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實現了“輕裝上陣”。  

“新質生産力是鋼鐵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雙高棒技改工程建成後,新産線和新産品將全力激活烏鋼發展的向‘新’力,以新質生産力積蓄産業創新發展,為興安盟在內蒙古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目標中貢獻更多烏鋼力量。”敬業集團副總經理兼烏鋼總經理史二明説。

(圖/文:李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