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的腳步悄然臨近,內蒙古興安盟草畜平衡區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休牧期。據悉,自4月20日起,該區域886.12萬畝的遼闊草原將全面進入休牧階段,為草原生態的恢復與保護提供有力保障。為了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和促進草原的合理利用,持續發揮草原的生態和生産功能,興安盟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條例》的相關規定,決定從4月20日起,草畜平衡區將陸續進入休牧期。此次休牧期將持續四十五天,涉及總面積達886.12萬畝。
春季休牧期結束,牛群滿坡
去年休牧期結束時,興安盟的草原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據監測數據顯示,全盟天然草原草群平均植被蓋度達到了53.28%,草群平均高度也達到了10.75釐米,牧草生長狀況良好。
在休牧期間,草畜平衡區將全面禁牧,與禁牧區一同實行禁止放牧利用的保護措施。同時,興安盟廣大農牧民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提前做好飼草料儲備等各項工作,為牲畜備足“口糧”,確保休牧期的順利實施。
從2023年草原開始泛黃之際,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滿族屯嘎查的牧民朝日格樂就開始為春季休牧期做起了準備。“我家養了50多頭牛和300隻羊,去年新建了一個5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棚舍。所以我準備了200多捆草料、100捆水稻桿,近期還打算再買些玉米秸稈和飼草料攪拌機。”指著如小山般高的乾草堆,朝日格樂介紹説,青黃不接的春季是牲畜最難熬的時候。春季休牧不僅能保護草原,還能保證牲畜膘情,對牧民來説是件好事。
“改羊增牛”幫助草原恢復“元氣”
為了讓草原恢復“元氣”,興安盟積極落實草畜平衡相關政策,採取“改羊增牛”、舍飼養殖、輪牧、禁牧等措施,讓草原綠起來、牧民富起來。“按同樣的草場養殖成本計算,45畝的草場可以養1頭基礎母牛或者5隻基礎母羊,‘改羊增牛’不僅能夠幫助牧民增産增收,更能減輕草場壓力,是實現草畜雙豐收的良好決策。”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黨委書記吳長海算起了“生態賬”。畜牧業作為滿族屯滿族鄉的主導産業,全鄉養殖牲畜達38萬頭(只)。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草原“減壓”的同時不減少牧民收入,近年來,滿族屯滿族鄉唱響了“改羊增牛”的牧歌。
滿族屯滿族鄉唱響“改羊增牛”的牧歌
走進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特門烏拉養殖專業合作社,牛兒正悠閒地甩著尾巴、吃著草,個個毛色發亮、膘肥體壯。合作社負責人韓恩成作為滿族屯滿族鄉“改羊增牛”示範戶,在賣掉自家的200隻基礎母羊之後,購進了優質的西門塔爾牛,相繼建設完成3座標準化棚圈、一座儲草庫,肉牛存欄量由6頭髮展到200多頭,年收入達80萬元。“和養羊相比,養牛需要的人工少,對草場傷害更低,收入還增加了不少。”韓恩成感慨地説。“改羊增牛”改變了滿族屯滿族鄉牧民傳統“耗草養殖”的生産方式,激發了草原牧民多産業發展模式,為“草原母親”減壓。
牧民準備的草捆
走進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阿拉坦敖都嘎查西恩尼根家庭牧場,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奶香,晾曬架上擺滿了奶豆腐、奶皮子、奶渣等奶製品,冰櫃中儲藏著黃油、酸奶。牧民義樂呼熟練掌握奶製品製作技藝,每年通過銷售手工奶製品增收10余萬元,30平方米的小作坊變成了現在300余平方米的製作車間。“草原是牧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好‘母親草原’,發展奶製品産業同樣可以增收。”義樂呼説。草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農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對於興安盟來説,守好草原,就是守好祖國亮麗北疆;守好綠色,就是守好人民幸福生活。(文:韓雨格,供稿:興安盟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