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4-03-01 11:26:11丨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濕地面積居於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現有國際重要濕地82處,總面積764.7萬公頃。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在抵禦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物、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碳迴圈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寶庫”和“儲碳庫”。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濕地面積居於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若爾蓋濕地、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山東黃河三角洲濕地等為人們所熟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現有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總面積764.7萬公頃。

1992年,中國簽署《濕地公約》,成為該公約的第67個締約方。《濕地公約》要求各締約方建立濕地保護體系,尤其是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中國加入《濕地公約》的同時,就指定了包括鄱陽湖、洞庭湖、扎龍在內的6塊國際重要濕地,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1995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的香港米鋪—後海灣濕地也回歸中國。

自加入公約以來,中國政府嚴格履行國際義務,在制訂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的法規政策、指定國際重要濕地並建立系統的保護體系,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徵總體穩定,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在濕地保護和公約履約方面主要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一,1992年—2003年,摸清家底和起步階段,以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和發佈《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為標誌;二,2004年—2015年,搶救性保護階段,以大規模濕地公園建設、實施濕地保護工程為標誌;三,2016年—2021年,系統保護階段,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尤其是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發佈與執行為標誌;四,2022年以來,全面保護階段,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頒布與實施為標誌。經過30多年的探索,中國先後建立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分級保護與管理體系,包括國家重要濕地(包括國際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以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的保護地體系。

自1992年起,中國在濕地保護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吸納全球智慧,貢獻中國方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遷徙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建立了雙邊和多邊的長效合作機制;二是以共用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為目標,建立雙邊或多邊生態系統合作機制;三是建立雙邊和多邊濕地保護融資機制,提升保護管理能力;四是設立國際環保機構中國辦公室,深入探討濕地保護新模式,如《濕地公約》的主要國際組織夥伴——世界自然基金會、濕地國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均在中國設立辦公室;五是建立南南合作機制,開展援外培訓,分享中國濕地保護管理經驗;六是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為濕地保護與管理提供交流平臺。

2022年,中國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等重大國際會議上發出中國聲音,引發廣泛關注。從將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到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從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到支援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中國在不斷探索實踐中為世界貢獻諸多立體鮮活的案例,總結出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濕地保護經驗,充分展現負責任生態大國形象。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結束後,中國當選《濕地公約》常委會主席國。2022年至2025年,中國將在下一次締約方大會前領導秘書處、科技委員會、戰略委員會以及管理委員會、宣傳與公眾參與委員會、預算委員會的各項工作,積極為推動《濕地公約》與全球多邊環境公約的協同和2023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做貢獻。(受訪專家: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教授、《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委員雷光春,人民日報記者賈平凡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