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北風掠過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只有長在砂礫上的幾束駱駝刺隨風搖擺,這裡是“死亡之海”羅布泊。
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密管理站負責人努爾江·陶漢等人已開始檢查車輛狀況,準備好油料,補充了兩天的馕、飲用水等生活物資,並制定了當天要巡護的水源地、生態恢復區域等點位線路,準備進入保護區。
他們從哈密市向東南方向出發,進入保護區。一路上都是“搓板路”,有時還要翻過小山丘,石子劈裏啪啦打在車身上,車體晃動,車架似乎要散了。阿麗米熱·馬合木提面色發白,工作不到一年的她還不是很適應這樣的旅途。
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個入口(1月9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杜剛)
2003年,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總面積6.12萬平方公里,其中由哈密管理站負責的區域有1.79萬平方公里。
為什麼要保護野駱駝?全世界的野駱駝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它是極旱荒漠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保護好野駱駝,也就保護了荒漠生態系統。
由於歷史原因,保護區記憶體在一些礦山企業,甚至還有非法採礦活動,不僅影響了野駱駝、黃羊等動物的遷移,也減少了保護區內的水資源,使乾旱加劇。2017年,哈密市成立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山企業清理退出工作領導小組,保護區內全部25家礦企陸續關停,並對原礦址進行生態修復。
然而,偷盜挖採現象仍然存在。“節假日我們原本也是可以休息的,但總是不放心,還是要加大巡護力度。”努爾江説,一年有超過200天在保護區巡護,工作人員因為長時間在車裏,胃病、痔瘡和腰椎間盤突出成為職業病,夜晚紮營在戈壁深處也是常有的事。管理站的一輛越野車除了車架和車座外,其他部位都經過了替換或者大修。
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密管理站工作人員努爾江·陶漢(右)和阿麗米熱·馬合木提在巡護途中(1月9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杜剛)
“工作最難的時候不是寒冬,而是酷暑。夏季,哈密市區溫度能超過40攝氏度,保護區的地表溫度能超過70攝氏度,空氣似乎都紋絲不動。人如果下車,很快就會中暑或脫水。”祖菲亞·阿布都熱合曼從2015年就開始在哈密管理站工作,經常參加巡護任務。
祖菲亞不記得去過多少次野外,遺憾的是一次也沒見過野駱駝,只見到了它們的糞便、毛髮和足跡。祖菲亞説,很多同事都沒見過野駱駝,因為野駱駝在兩公里外都能探查到人類氣息,然後跑得遠遠的。她很羨慕幸運的阿麗米熱。2023年10月18日,阿麗米熱和同事在巡護過程中先通過望遠鏡看到了3隻野駱駝,緊接著又有兩峰野駱駝在離他們不足百米的地方奔跑而過,駝蹄下塵土飛揚。
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組2022年調查發現,羅布泊保護區內野駱駝種群較為穩定,數量約為680峰,佔世界野駱駝總數的約一半,相比10年前有小幅增長。
1月9日,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攝影:新華社記者杜剛)
當天,管理站工作人員雖然沒有見到野駱駝,但他們在一處水源地見到了新鮮的黃羊糞便。在回市區的路上,夕陽染紅了原本灰濛濛的戈壁灘,兩隻黃羊朝著天際線漫步覓食,“我們的後代,肯定能在這兒見到更多動物。”努爾江低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