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百萬畝巴灘草原”牛肥羊壯的季節,良種牦牛示範園區周圍起伏的草甸已褪去青色,成群的牛羊悠閒地吃著草,一眼望去,仿佛“鋪滿”了整個草原。
走近,一個略顯笨重的身影,在牛群和羊群間穿梭,或在筆電上記錄著,或湊近溫順的牛羊邊,仔細查看膘情長勢。
“周局又在看他的寶貝牛羊了。”順著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農牧水利局辦公室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遠遠地看見這個身影,順著夕陽西下,身影變得逐漸明朗,進而高大起來。
周桑加,同德縣農牧和水利局局長,雖然僅2年多時間,但是憑藉脫貧攻堅的豐富經驗,讓周桑加迅速轉換和適應角色,確定了做好農牧業産業發展的思路,創新擴寬服務渠道,使得農牧業得到高品質發展。
同德素有“中國良種牦牛繁育之縣”美譽,牦牛養殖是全縣最具特色的主導優勢産業,因産地環境潔凈,多山多草原,優質天然草場面積大,牦牛存欄量多,農牧民群眾具有養殖牦牛的傳統習俗和長期積累的技術基礎,使得牦牛産業發展成為同德縣域農牧業“第一品牌”。
周桑加是土生土長的同德人,從小耳聞目染同德牦牛品質好,生産性能高,牦牛初生重高,耐高寒、體軀高大、生長速度快,仔畜成活率高、遺傳基因穩定,贏得全省牧區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如何在依託“第一品牌”這張名片,將良種優勢牦牛産業轉化為牧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讓同德農牧區群眾既能增收致富,還能共用發展帶來的成果。自上任伊始,周桑加可謂下足了功夫。
見到記者,説明來意,周桑加迫不及待“炫耀”了一下成績,“目前,園區內6齡左右牦牛體重達200千克以上,一頭牦牛可以賣到上萬元,除去成本7000元,收益3000元。現在我們已組建牦牛選育核心5群750頭、擴繁10群1500頭,選育生産的種公畜450頭,滿足牦牛産區本品選育需求,使輻射區牦牛生産性能提高10%以上。”
從過去只能讓牧民維持溫飽,到今天調整産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周桑加和同事們以創建中國良種牦牛示範縣和牦牛産業示範園區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牦牛良種繁育工程,積極推進有機認證,牦牛良種率由2015年的66%躍升到2021年的87%,全縣牦牛存欄達到31.5萬頭,存欄能繁母牛11萬頭,年出欄商品畜6.7萬頭,全縣從事牦牛養殖生産的合作社組織、家庭農牧場等市場經營主體達到121家。
讓一頭牦牛拉動一個産業,就在今年,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這一目標,周桑加著力加大畜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牦牛追溯體系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將31.5萬頭牦牛納入省州縣牦牛追溯一體化統一管理平臺,實現“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資訊化管理。
同時看重加快構建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商標品牌協同發展的農産品品牌體系建設,鼓勵市場主體充分利用好海南州“天路飄香”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把打造“凈秀同德”區域性農産品品牌作為引領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扶持引導市場主體創建企業産品品牌,8家牦牛養殖合作社成功註冊“雜格”“臻善”“舯閣帕薩”等品牌,其産品已上市。
以高效養殖助推産業發展,以産業興旺實現生活富裕,嘗到發展甜頭的周桑加更加確定將“牦牛”文章繼續做好,發展致富的心越來越“野”。通過實施糧改飼、退牧還草、牧草良種補貼等國家扶持項目,縣內飼草料種植加工産業發展迅速,建成飼草料貯備庫和草産品加工廠,年産優質飼草料3.85萬噸,年産青貯玉米飼料4.4萬噸,為發展牦牛産業提供保障。
10月28日,由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儀式上,同德縣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個消息讓周桑加選擇“牦牛”,做好“牦牛”的決心更加堅定。
“發展牦牛産業,我們不僅對比同德良種牦牛和普通牦牛的肉質檢測,更要對比同德良種牦牛的生長環境,為我們將同德牦牛推介到高端市場做好最全準備、最好説明,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同德樣板。”周桑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