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興安盟科右前旗迎來了一次別樣的“豐收”,內蒙古首個農田碳匯量預購協議在科右前旗簽約,首期碳匯量69.8萬噸,預計交易收入2500萬元,生態産品交易的“小生意”開始紅火起來。
“要掙錢,就要下苦力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海力森嘎查黨支部書記李永葆這一樸素的致富理念,今年受到了“衝擊”。
眼前的農田都能“賣”錢了?帶著驚訝表情的不只有劉永葆,當了一輩子牧民的阿拉坦倉更是感到不可思議,家門口的這片草原不僅賣了好價,還助力了碳中和。李永葆和阿拉坦倉高興的同時也有些看不懂。
“不光瓜果梨桃能賣錢,生態資源、生態産品更能變現。”科右前旗農牧和林草專業負責人解答了他們的疑惑。科右前旗目前有534萬畝農田和47萬多畝草原實現碳匯預交易,預計年均産生碳匯量60多萬噸,每年實現交易收入約2167.5萬元。未來,科右前旗還將持續推進農村牧區減排固碳,通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充分挖掘農業碳匯潛力,增加碳匯總量,做大碳匯規模。
其實,不僅僅是農田與草原的碳匯交易,科右前旗林業碳排放權項目也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第一個計量期內可産生碳匯約59.8萬噸,首次交易林業碳排放權項目總收益預估為2990萬元。
“如今生態産品能變現,發展的賬就得重新算了!”科右前旗委書記孫書濤心裏有本賬:科右前旗林木總蓄積量1445.07萬立方米,草原面積達到1123多萬畝,這些都是寶。
用傳統的眼光看,科右前旗的發展家底既薄又厚。“薄”的是,科右前旗是農牧業大旗,“一羊獨大、一糧獨大”的現狀走高品質發展之路難度大;“厚”的是,作為生態資源富集的地區,科右前旗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增收致富的蹊徑就擺在眼前。
當然,豐富的生態資源不會天然轉化為資産,“碳”生意之外,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就成為破解“發展煩惱”的關鍵所在。
“如今看來,生態紅利是科右前旗厚積薄發的最大底數!”科右前旗旗長王立東表達著33萬人民群眾最樸素的願望:發揮科右前旗的生態優勢,打造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前旗”。
行路難,那就行新路。科右前旗的履“新”路從每一寸土地開始,從綠地前旗到城市升級再到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致力以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破解城鄉發展的生態命題提上日程。自此,科右前旗重拳整治關停轉産14家制磚廠、碎石廠、恢復取料處生態,取締非法屠宰窩點、投入1億多元治理鄉村環境,“壯士斷臂”的氣魄實現了轉型升級,農牧業生産經營實現清潔生産。大力實施禁牧、輪牧、飼草種植,完成造林116.4萬畝,披金點翠的結果是草原植被蓋度達到75.3%,森林覆蓋率達到24.75%。投資4710萬元,實施建築節能改造43.3萬平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95%以上。
經過多年努力,建成了總面積256萬多畝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創建了包括“草地羊”“巴達仍貴大米”“俄體粉條”“兩品一標”認證産品128個,沙果幹、原麥粉、菜籽油、甜黏玉米等24個農畜産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鄉村不再是“土裏刨食”的所在,早已成為“好山好水好風光”的薈萃之地。春賞花、夏納涼、秋觀景、冬嬉雪的美景,年均吸引遊客350萬人次,旅遊年均收入在12億元左右,300余戶農牧民借好山好水年增收15%以上。全旗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5745元到2022年的15417元,10年間增長了近3倍。
青山層疊,曾經是走出去的障礙;披金點翠,當下是通天大路寬又闊,科右前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其力已聚,綠水青山的“底色”會更亮,金山銀山的“成色”會更足!(文:高敏娜、時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