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草”到“一條鏈”——興安盟羊草産業高品質發展綜述

發佈時間:2023-08-23 11:26:28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棵棵青草,裝扮的不僅是美景,更蘊含著産業發展的全新圖景。

八月的草原,水草豐美,氣候宜人。

蒼穹下,一片片碧綠,跟藍色的天與水相接,跟白色的雲與羊群相連,如詩如畫般的風光惹人沉醉。在內蒙古興安盟,棵棵青草,裝扮的不僅是美景,更蘊含著産業發展的全新圖景。

一棵小草會有怎樣的未來?

良田沃野上“長”出的産業

擁有天然草原面積2683.88萬畝、耕地2300萬畝,興安盟發展飼草産業潛力巨大。近年來,興安盟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把飼草産業作為新興主導産業和富民強盟的特色産業,加大草種培育、牧草種植,深化牧草深加工,積極建設倉儲、交易平臺。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嫩江流域、北方農牧交錯區、北部牧區寒冷地區優質飼草産業帶,並初步打造了集牧草種植、加工、交易、物流為一體的飼草産業集群。

在科右前旗額爾格圖林場中科羊草種植基地,集中連片的中科羊草長勢喜人,微風吹來,碧波盪漾,陣陣草香撲鼻而來。“我們種的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選育的優良鄉土草品種,不僅可以喂羊,對沙化土地改良、鹽鹼地治理、退化草地修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基地負責人董春林介紹説。

“第一年一根針、第二年一條線、第三年一大片,一次投入,數十年受益。我們這個基地已種植1270畝的羊草,畝産種子20公斤、乾草450公斤,不僅為附近農牧戶提供了優質飼草,還為綠水青山貢獻了一份力量。”董春林告訴記者,羊草不僅是高蛋白的優質牧草,因其根莖穿透力強、能形成強大的根盤,還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生態作用,是荒漠化草原修復、毒害草治理的“利器”。

據了解,目前興安盟羊草種植面積達7.56萬畝、羊草繁育制種基地面積達4.5萬畝,羊草經營主體發展到50余個,形成了“科研+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發展模式,構建了種子繁育、羊草種植、收儲流轉、加工配送的全産業鏈條。

草業的延伸鏈就是價值鏈

走進科右前旗阿力得爾現代草産業加工物流交易園區,加工庫裏,秸稈正通過輸送機、粉碎機、傳輸帶、滾筒篩、打包機,變成牛羊的甜美食物遠赴全國各地。牧草的加工、出庫入庫、物流配送等資訊則在大數據平臺上一覽無余。

科右前旗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擁有天然草原面積1161.3萬畝,佔全盟草原總面積的40%,佔全旗國土面積的54%。 (下轉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可利用草原面積1158.3萬畝,其中草畜平衡區478.9萬畝、禁牧區679.4萬畝,草原類型以溫性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為主,草類豐富,有貝加爾針茅、羊草、披鹼草、線葉菊、百里香、胡枝子、無芒雀麥、隱子草、苔草等。

近年來,科右前旗立足自然資源優勢,以草為基,科學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培育龍頭企業,加大草業科研開發和推廣力度,探索區域內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草産業發展模式,讓蓬勃生長的草産業構建出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贏的發展之路。

“依託自然資源以及阿力得爾蘇木的區位優勢,科右前旗政府打造了這個現代草産業集聚區。”內蒙古雲牧草業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小永介紹説,該園區總佔地面積1338畝,包括飼草産品加工倉儲物流區、草原食品及道地藥材加工區、遊客集散中心、牧草超市等功能區,旨在打造以“産業園區+特色小鎮+特色景區”為一體的綜合體。目前,該産業園區3條生産線加工設備已全部投入使用,日産60噸牧草。

作為草産業一體化項目,阿力得爾現代草産業加工物流交易園區已引進了多家國內草業龍頭企業。“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智慧化管理交易平臺、倉儲物流、金融、物業等全方位服務。”劉小永表示,在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的同時,園區積極引導草産業各類廠商入駐,並以此為契機,吸納一批青年技術工人進行標準化加工,通過多種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切實讓産業成鏈、飼草“生金”。

好飼草養出好産業

清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召沙嘎查溫潤的空氣中夾雜著淡淡的牧草香,成片的紫花苜蓿讓曾經的沙地披上綠衣。召沙嘎查不僅是紫花苜蓿的種植適宜區,更是發展牛産業得天獨厚的“天然圈舍”,充足的飼草為牛産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錢景”。“我們這兒祖祖輩輩養牛,現在實行精細化管理、科學化飼喂,收入十分可觀。”科右中旗綠豐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常福説,去年種植了4000多畝的紫花苜蓿,長勢非常好,每畝純收入800元左右。

如今,在推進草牧業試驗試點、“糧改飼”試點和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一系列項目示範和帶動下,興安盟苜蓿、燕麥和青貯玉米等優質草種植比例增加明顯,飼草産業綜合生産能力持續提升。

2022年,全盟人工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49.01萬畝,各類飼草産量達到1200萬噸,牲畜存欄穩定在1200萬頭以上、連續9年實現增長。目前,興安盟規模化以上飼草種植、加工、銷售主體達到118家,形成了專業化生産加工、草畜結合、草田輪作等多元化、創新型經營模式,延長了産業鏈條,飼草産業的生産經營模式逐步呈多元化發展。

優勢草種的繁育、優質牧草的大量推廣種植,為畜牧業高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種好草,養好畜”,興安盟找到了科學畜牧、草原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特門烏拉養殖專業合作社內,合作社負責人韓恩成正在為新生牛犢清理牛圈。這兩年,他買了優質西門塔爾牛,相繼建設完成3座標準化棚圈、一座儲草庫,存欄量由6頭髮展到120多頭,年收入達到80萬元。“養牛既能節省人工成本、減輕草場壓力,還能提高牧業收入。”韓恩成説。

同樣,在牧民心中,草原已不僅僅只是牧場,草原更是家園,是明天的希望。

行走在興安盟各地,綠色生態氣息撲面而來,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帶來的是“種養一體化”綠色迴圈發展模式的逐步建立。

好草,好畜,好效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價值正源源不斷地釋放,興安盟正朝著“中國羊草之鄉”奮力邁進。(文:武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