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黃南看發展”!全國20余家網路媒體聚焦“神韻黃南”

發佈時間:2023-05-15 13:50:16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中國網5月15日訊(記者 王金梅) 五月的青海高原,雪山初融、青草發芽,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15日上午,2023“行進黃南看發展”全國重點網路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啟動,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新網、央廣網等來自全國各地以及青海省的23家網路媒體走進“神韻黃南”,聚焦發展變化。

2023“行進黃南看發展”全國重點網路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啟動儀式(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採訪團一行將走進深度走進“西域勝境”,領略“山水黃南”,探訪“文化同仁”,深入“秀美澤庫”,尋訪“幸福蒙旗”,遇見“靈秀尖扎”,共同見證黃南藏族自治州生態保護成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成效、文化旅遊鄉村振興新氣象,感受和體驗黃南藏族自治州歷史、生態、自然、人文魅力,宣傳好“大美青海·神韻黃南”。

黃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海省東南部、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區,因位於黃河上游第一灣南部而得名。黃南藏語稱“熱貢”,譯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自1953年自治州成立以來,藏、漢、蒙古、土、回、撒拉、保安等各族人民在1.89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唇齒相依、休戚與共。7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黃南藏族自治州經濟建設從落後走向進步,社會事業從封閉走向開放,人民生活從貧窮走向殷實。

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宋輝在致辭中説,黨的十八大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聚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産業“四地”,全面建設“山水黃南”,高品質推進“三區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打造共同富裕的黃南樣板。今天的黃南,山清水秀、生機勃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天的黃南,在全省發展方陣中往前走、上臺階、作貢獻的態勢越來越強勁,發出了“小州也有大作為”的鏗鏘之音,高品質發展之路展現出廣闊前景;今天的黃南,各族群眾生活更加殷實、更加美滿、更加幸福,正信心滿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宋輝表示,希望記者朋友們走進黃南、感知黃南,發揮各自媒體優勢,宣傳黃南改革發展的新成果、展示黃南鄉村振興的新氣象、描繪山水黃南的新畫卷、講述黃南民族團結的好故事,凝聚萬眾一心建設現代化新黃南的磅薄力量。

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宋輝致辭(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媒體代表人民網記者馬可欣説:“此次‘行進黃南看發展’採訪活動,為我們深入了解黃南州成立70年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提供了一次契機,也為我們共同書寫‘山水黃南’故事提供了一個平臺。希望通過此次採訪活動,與媒體同仁們一道采寫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作品,將黃南的好故事、好聲音傳播得更廣、更遠。” 

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多民族和睦相處、多文化融合發展的地區。黃南全境屬國家三江源自然保護綜合實驗區,被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黃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被批准為國家藏羌彝文化産業走廊核心區和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黃南綠色産業發展前景廣闊,是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先行示範州,是全國有機畜牧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産基地,是青海省打造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重要地區。

黃南藏族自治州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是青海省世界級和國家級非遺項目最為集中的地區,被譽為安多藏族文化中心。現已查明古文化遺址409處,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8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5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0人。擁有歷史文化名城等國家級、省級旅遊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120處,國家級森林、濕地、草原、沙漠公園7處,山水林田湖草冰沙資源富集,文化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近年來,黃南藏族自治州深入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積極融入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目前,已形成以唐卡、堆繡為主的文化産業集群,建成各類非遺傳習中心128個,全州文化旅遊業經營主體達500多家。黃南藏族自治州依託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形成了以生態有機農牧業、清潔能源、生態水、中藏藥、民族用品加工為主的産業體系,正以昂揚的姿態積極融入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建設。

黃南藏族自治州確立“一帶兩區一中心”新型城鎮化空間佈局,紮實推進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高原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和唐卡藝術小鎮等項目,走出了一條科學佈局、城鄉統籌、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業創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2023“行進黃南看發展”全國重點網路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合影(攝影:包拓業)

本次採訪活動由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委統戰部指導,黃南藏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主辦,黃南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青海省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




(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