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因水而得名,因生態而聞名。全區處於三江源腹地,是瀾滄江以及長江南源當曲河的發源地,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所在地。
特殊的地理區位和重要的生態地位造就了雜多在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獨特性,保護好雜多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根據玉樹州委安排,雜多縣于2021年9月正式啟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旨在通過全民動員、全域參與、全域治理,堅決扛起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歷史使命。
“前些年,我們這兒草原上垃圾很多,人們會隨手把垃圾扔到草原上,漸漸的水也不清了,草長得也稀疏了,放牧的時候牛也會吃進去垃圾。現在黨和政府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村裏會定期組織管護員撿垃圾,日常的生活垃圾我們也會拉到集中處理點,草原上基本看不到垃圾了,水變清了,草又茂盛起來了。”家住扎青鄉瀾滄江源頭的牧民羅松達哇説。
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雜多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國之大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記“三個最大”省情定位,聚焦“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玉樹“樹好三個形象,打造六個區”、雜多“四家園、一打造”,以實幹體現使命,以實績彰顯擔當,上下齊心、拼搏進取,努力在全面推進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上做示範,在全力打造高原宜居宜遊宜業美麗新家園上出實招,匯聚起綠色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
建好“指揮部”,在上下貫通、步調一致中做好“組織領導”文章。把開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早謀劃、早部署,及時召開全縣動員部署大會,制定印發《雜多縣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方案》等8個專項行動方案,構建了“黨委抓總、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齊抓共管”的行動體系。落實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總體部署和統籌協調全縣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七組”工作專班,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推動落實。各鄉鎮、各部門分別成立領導小組,根據工作安排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密切配合、精準發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推行常委聯鄉、縣級領導包村工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工作座談會、推進會、反饋整改彙報會等,聽取工作進展彙報,研究解決問題,全面延伸整治範圍,有力有序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吹響“宣傳號”,在戶告人曉、潛移默化中做好“宣傳引導”文章。把宣傳引導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以“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為目標,創新宣傳內容、宣傳載體和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幹部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讓廣大幹部群眾真心擁護、積極支援、熱情參與專項行動,在全縣切實營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整治環境從我做起”的濃厚氛圍。構建全媒體宣傳格局,在“雜多線上”公眾平臺、“大美雜多”APP、視頻號“雜多融媒”等開設“三創一行動”“開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等專欄,持續發佈中央和省州縣關於生態環保政策方針和文件會議精神、藏漢雙語倡議書、環保小知識、各單位好的經驗做法176期,製作轉發雙語視頻17篇。積極加強與中央和省州主流媒體聯繫,持續推送雜多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工作成效和特色做法。充分發揮全縣17支理論宣講隊、11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等隊伍以及各鄉鎮各單位各村(社區)宣傳委員、宣傳員和黨員幹部等作用,集中開展宣講活動82場次,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發放雙語“口袋書”、宣講冊2.1萬餘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群眾了解保護生態環境和禁塑減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文明意識、衛生觀念和良好行為習慣傳播到千家萬戶,使專項行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並身體力行引導群眾做愛護環境的宣傳員、排頭兵。
挂上“作戰圖”,在錨定目標、加壓推進中做好“任務落實”文章。“剛開始我們這兒垃圾遍地,人們看到垃圾會覺得跟自己沒關係,這幾年通過黨和政府還有社區的宣傳,人們從心理上感覺到了垃圾對環境的危害,逐漸有了環保意識。現在我們開展全域無垃圾活動時,只要在微信群裏一喊,所有人都會參與進來,平時看到垃圾人們也會自覺撿拾。每戶都會把垃圾分類好放在家裏,垃圾車到門口後,群眾會按分類好的拿出來然後裝車。禁塑減廢方面,我們發放了環保布袋,通過宣傳引導,教育老百姓不要用塑膠袋或一次性紙杯等,現在我們買菜時都會拿布袋子和菜籃子。開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行動是我們這一代人對雜多、對子孫後代的功勞和業績,現在全縣的環境比以往改變很大,越來越好了。”薩呼騰鎮加索下灘社區支部書記普才説。
近幾年,雜多縣推行了“黨員崗”“街巷長”責任制,實施政府主導,社區、學校、企業、牧民共同參與、互相監督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牧區垃圾處理模式。把縣城劃分為6個片區、47個網格,常態化開展“週五環境衛生整治日”制度,累計發動全縣幹部群眾參與環境綜合整治6萬人次。把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年終考核,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強化任務落實。建立“紅黑榜”評比機制,對環境衛生整治不到位的單位和單位負責人發現一起、通報一起。全面推行“一三五、二四六”垃圾分類回收方式,引導垃圾分類投放、建立垃圾分類運輸臺賬,基本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焚燒處理+無害化處理”。推行“七彩彩虹幣 環保衛士我先行”綠色兌換活動,垃圾換日用品,調動了群眾積極性。把開展專項行動納入財政預算,兩年累計籌措資金332萬元用於專項行動工作經費,通過多種渠道籌措4000萬元,用於城鄉垃圾處置設備購置、保潔經費等方面,基本實現了各鄉鎮有垃圾收集設備、轉運車和保潔隊伍。按照“先減、再控、後禁”的原則,號召廣大幹部群眾、個體戶經營者等使用環保材料製品,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塑膠購物袋、一次性塑膠食具、一次性農用薄膜等銷售和使用。
如今的雜多,天藍、水清、地凈,7.4萬幹部群眾開窗現景、出門見景、抬頭有景的美好願望和普惠福利逐步成為現實。正如從青海民和來雜多經商的卓越廣告店主高俊軍所説:“現在雜多到處都乾淨整潔,希望我們能守護好這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