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多”因水得名,為藏語音譯,意為瀾滄江(湄公河)正源扎曲河源頭。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坐擁“兩江之源”,是瀾滄江和長江南源—當曲河的發源地,也是三江源水系眾多支流的發源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全區處在雜多縣境內。
這裡有青藏高原發育最為完整的白堊紀時期丹霞地貌和古遺址遺跡,雪豹、金錢豹為代表的旗艦明星物種等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盛産的冬蟲夏草個頭大、品質優,高原遊牧山歌文化極為富集,是國內外眾多高端自然體驗式漂流、科考研學旅行和高原徒步旅遊的目的地,被譽為“世界最佳的雪豹觀賞地”“中國雪豹之鄉”“中國雪域牦牛文化發祥地”“中國冬蟲夏草第一縣”“中國雪域山歌之鄉”“中國藏族山歌之鄉”“中國格薩爾説唱藝術之鄉”,昂賽大峽谷被授予“最美星空攝影基地”稱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生態優勢為雜多縣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和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新征程,雜多縣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旅發展以及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貫徹落實省州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打造戰略部署和全州文化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大會具體安排,立足優勢資源做好全域旅遊文章,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五區一地”文旅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一區一鎮兩源三環”高端生態文化旅遊線路,為落實“樹好三個形象,打造好六個區”的總體要求交上一份靚麗的文旅“答卷”。
堅持特色引領,提升文旅品牌影響力
雜多縣于2018年啟動規劃三江源生態文旅特色小鎮,並於2022年成功入選青海省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小鎮以雪豹、漂流、無廢棄、神授藝人、牛糞藝術等為主題,力爭打造“世界第一個雪豹主題小鎮”“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入口小鎮”“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一個負廢棄小鎮”“中國青少年自然教育科普基地”“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文化展示地”“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及戶外拓展訓練示範點”等。目前小鎮建設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並開始步入全面動工建設階段。今後,我們將堅持“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建設理念,力爭把三江源生態文旅特色小鎮打造成集門戶、民宿、旅遊、文化、商貿、康養、居住、教育等功能集聚的高品質特色小鎮。持續加快推動喇瑪諾拉溫泉、扎青拉美溫泉、查旦濕地自駕車(牧家樂)營地等文旅項目提質增效、宣傳推介。
雜多縣非遺底蘊深厚,縣內現有“印象雜多—雜多縣格薩爾神授藝人之家”在內的40處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以雜多唐卡為首的19項縣級非遺項目成功申報州級非遺。“靜猛生死輪迴劇”“格吉薩松扎”“格仲祭山馬術”“雜多紅陶”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今後我們將持續挖掘民俗文化、傳統建築、牧業器具、牧區技藝、手工製作、風俗禮儀、風土人情,以活態化方式進行傳承和創新,轉化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産品。加強非遺傳習站(所)建設,開展各類傳承人群研學培訓和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點、進網路等活動,深入實施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擴大非遺文化影響力。結合本地區文化資源特色,舉辦好格薩爾説唱比賽、喇嘛諾拉徒步轉山節、格仲祭山馬術節、涌南多日麻傳統石刻節等具有雜多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動。
堅持體驗出奇,提亮文旅産品美譽度
近年來,雜多縣高度重視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先後舉辦了“三江源第二屆牦牛文化節暨首屆瀾滄江源雪域山歌節”“國際河流音樂節”“光影耀瀾湄 情牽一江水”2022 年瀾湄國際攝影周、“瀾滄江源風情文化藝術節”“世界格薩爾神授藝人走進兩江之源暨格薩爾神授藝人交流會”“瀾湄之源第一漂—生態漂流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節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業人士和愛好者前來,有力提升了雜多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後,將以傳統節日、特色節會等為依託,努力構建“全年不斷、精彩紛呈”的節會體系,持續吸引遊客前來打卡。注重遊客參與度,持續創新遊玩方式,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為遊客提供一個集“視、聽、感、觸”于一體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不斷滿足體驗需求。
堅持生態賦能,提增文旅發展新業態
雜多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並行,科學規劃,適度開發,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地理優勢。國家公園建設以來,獲批設立了昂賽大峽谷漂流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昂賽雪豹自然觀察2個特許經營項目,為周邊群眾帶來戶均超過4萬元收入。未來我們將持續抓牢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政策機遇,立足生態優勢、資源稟賦等特點,抓住“雪豹”這個世界級保護主題,運用好兩個特許經營權,做精做優昂賽大峽谷漂流和國際自然觀察節等高端生態旅遊品牌,積極申報昂賽大峽谷徒步和騎行項目特許經營試點,持續在保護好園區生態的前提下,推動“生態顏值”變為“發展價值”。
堅持線路領航,提標文旅産業動力源
國道345線在雜多境內進藏線路的走向與“唐蕃古道”基本一致,自古以來就是內地與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們將加快345國道雜多段建設進度,儘快提級改造連接西藏巴青、丁青縣的兩條省界公路,依託國家公園和“青藏南線”建設,努力融入瀾湄國際交流、唐蕃古道、茶馬古道、三江溯源之旅等大旅遊圈,推動大區域、大流域旅遊聯動發展。規劃建設縣內長江源—瀾滄江源、昂賽—果道溝、喇嘛諾拉三條生態旅遊環線。
近年來,雜多縣積極響應“瀾湄合作機制”,承辦和參與了多項大型文化探源、文化交流活動,將瀾滄江源頭美麗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民俗文化向外界進行了展示。今後,我們將持續依託“瀾湄萬里行”重要站點、瀾滄江—湄公河青年創新創業訓練營等機遇,集中展示好雜多生態文化、山歌文化、格薩爾文化、水文化、非遺文化等優勢文化資源,持續提升“江源玉樹、寶地雜多”品牌影響力,講好雜多故事,全面展樹雜多形象。
堅持要素提質,提高文旅服務品質力
建成投用瀾滄江源景區和自然教育課堂宣教設施項目,加快遊客到訪中心等建設進度。採取專家點、自己找、遊客提等辦法,全面查擺全縣在文旅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按照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管理、挂圖式作戰的方式,對景區基礎設施實行“微整改、精提升”。按照“招得來、留得住”的要求,吸引優秀年輕人才來雜返雜創業。組織開展文化旅遊業務培訓、文旅企業人才培訓,大力舉辦技能大賽、文創大賽、導遊員和講解員大賽等活動,持續加強文旅行業隊伍建設。強化文旅市場監督和管理,指導督促全縣文旅企業規範經營、文明服務。設置旅遊諮詢、文明勸導、秩序維護、環境保護、防疫監督、臨時救助等志願服務崗位,為遊客提供精準暖心服務,對侵害遊客合法權益、影響遊客旅遊體驗和滿意度的突出問題,持續加大文旅市場執法監管力度。
(供稿:雜多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