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肉庫奶罐”都離不開“一棵草”!代表呼籲科技賦能強“草鏈”

發佈時間:2023-03-08 08:55:35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王金梅

草業興、草原興,則生態興。 內蒙古是“糧倉、肉庫、奶罐”,借助科技手段推動種業、草産業發展,對內蒙古建設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確保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意義重大。 近日,在京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蒙草集團創始人、科研總負責人王召明對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句話尤為重視:“加快種業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草業興、草原興,則生態興。

內蒙古是“糧倉、肉庫、奶罐”,借助科技手段推動種業、草産業發展,對內蒙古建設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確保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意義重大。

近日,在京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蒙草集團創始人、科研總負責人王召明對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句話尤為重視:“加快種業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蒙草集團創始人、科研總負責人王召明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攝影:于濤)

作為26年紮根在內蒙古、西藏、青海等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一線,研究馴化鄉土植物並應用於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的王召明,一直被這樣幾個困境困擾:優質草種數量少選育速度慢,育繁推效益低,“有病無方”的草産業急需數字科技賦能,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綠色産業鏈還存在多處中斷點等,這些問題急需解決。

內蒙古牧草育種與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觀察種子

科研創新:完善鄉土種質資源庫

“買來的種子能種出一片草坪,種不出一片草原。”這是王召明感受很深並且和他帶領蒙草科研團隊苦苦攻堅的難題。

草原健康重在保護、要在修復,核心在草種。首先要解決好種什麼的問題,要結合地情找到最適合的草種,並解決好種源的質和量。

內蒙古草原面積大,類型多樣、植物資源豐富,是重要的種源保障,奶牛需要草,肉牛肉羊需要草,綠色生態更需要草,“糧倉、肉庫、奶罐”都離不開“一棵草”,草産業是乳業、畜牧業發展的基礎。

近幾年,內蒙古高度重視草業科研創新投入,已建成自治區級的草種業技術創新平臺,匯聚了國內草業界尖端的團隊,並對標國家種質資源庫,完善了內蒙古鄉土種質資源收集選育,研究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打造“保育繁推”一體化,取得了諸多成果,一批優良草種用到了草原修復、草産業發展中,取得諸多實效。

在政府扶持下,內蒙古部分種業草業企業具備了一定的科研實力及成果轉化能力,但仍存在“優質品種選育速度慢、數量少”的堵點。

王召明建議科技部門加快推進在內蒙古建立“國家草業技術創新平臺”,打通國産優勢品種創新、已有品種成果轉化的通道。在草種新品種培育、飼草加工、草原生態修復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從育種到生産協同發力,為規模化高標準良種繁育基地及飼草生産作保障。

觀測修復後草原生物多樣性情況

完善“草鏈”:糧草輪作,形成規模效益

這幾年,國家和內蒙古對草産業發展高度重視,特別是2022年以來,內蒙古提出“大力發展羊草産業”,通過政策引導、企業牽頭、農牧戶參與等方式,連接種源、種植、收存各環節形成“草鏈”,實現草原畜牧業和草原生態修復協同發展。

優質的草種、飼草也能有效的改善土地。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建議制定相關實施辦法,在特定區域實行一些靈活的土地政策,建設高標準草田、糧草輪作,將一定比例規模的羊草、苜蓿、燕麥、黑麥草等,納入耕地種植結構,草糧輪茬後又是高標準農田,通過建設高標準草田、草産業示範區,解決種植效益問題。

蒙草種質資源庫內的種子最長可存儲50-100年

數字賦能:“對症下藥”,實現草産業高品質發展

數字技術用在草原修復中,能起到“對症下藥”的作用。什麼經緯度的草原,是退化、沙化、鹽漬化了,水土氣條件適合用什麼草種,怎麼修復,數據“導航”出來的更精準。內蒙古多地利用“草原生態數字平臺”開展工作,十分高效,可以全國推廣。

建議國家農牧、林草部門統籌搭建數字種業、數字草原、數字畜牧業等“草産業數據平臺”,加快農牧、飼草企業終端的數字化應用。實現“智慧選種、水土氣數據監測、遠端遙控生産、産量長勢監測、智慧機械收割”等,把草産業用數字科技管好用好,才是對草原最好的保護和發展,也才能更好地解決高品質發展的問題。

蒙草種業中心種質資源圃種植的各類鄉土植物

龍頭帶動:打造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綠色産業鏈

草原上大多數是多年生草種,産出效益低、投資回收期長,建議優化草種生産補貼政策,擴大補貼範圍,持續穩定支援,扶植集草種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智慧機械化生産為一體的“專精特新”草種業、草産業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向飼草優勢産區集中,實現更高效益。

對草原生態修復、牧草種植、草田輪作、飼草加工等重點環節,在科研技術攻關方面給與專項扶持。草原生態修復是草産業的基礎,建議精準判定生態修復行業劃分的統計口徑,從建築業調整為生態環保與環境治理業,享受科研投入及稅收上的支援。

多措並舉,提升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綠色産業鏈,大力培育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解決産業鏈聯動,實現草産業高品質發展。

(文: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供圖:蒙草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