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格薩爾不僅是我個人的夢":致力弘揚民族文化的吉德老人走了

發佈時間:2022-12-30 17:27:56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12月26日,一位致力挖掘、保護、傳承、弘揚格薩爾文化數十年的八旬藏族老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這片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沃土,也離開了他深愛的格薩爾事業。他就是班瑪縣江日堂鄉格薩爾藏戲團創始人吉德。

吉德1942年6月出生在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曾擔任班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2000年4月退休。吉德從小酷愛文學和音樂,年輕時就對藏戲很有研究。1962年在果洛州民族師範學校就讀時,他學習了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樂器,還自學了手風琴和揚琴。1979年,他組建成立了班瑪縣改革開放後第一個民間藏戲團——班瑪縣江日堂鄉藏戲團,並於1980年正式在本地各鄉鎮進行演出。

“班瑪是瑪域果洛文化的發祥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我們組團演出就是為保護和傳承好民族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吉德老人總是這樣説。

多年來,吉德利用業餘時間,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憑著記憶開始編寫劇本,併發動組織青年牧民和學生在空閒時練習。2000年起,吉德開始致力於格薩爾王史詩及格薩爾文化的研究,把原來的班瑪縣江日堂鄉藏戲團更名為班瑪縣江日堂鄉格薩爾藏戲團,以研究、編排格薩爾王劇目為主,自編、自拍、譜寫及收集各類樂譜40余種,並開展各種演出活動。

風雨三代人,磨礪幾十年,藏戲團在果洛州這塊肥沃的土壤裏辛勤耕耘,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不斷發展壯大。現擁有編導演職人員六十余人,所有人員都是當地的農牧民和學生。自藏戲團成立以來,培養出了500多名業餘演員,每年三節(元旦、藏曆新年,春節)期間集中進行免費演出,年平均演出十余次,累計演出場次800余場、惠及觀眾30余萬人次,為弘揚民族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貢獻。1990年,藏戲團被原國家文化部、國家文聯、社會科學院、國家民委等部門聯合授予“全國先進文化站”榮譽稱號,2021年被青海省格薩爾史詩保護研究中心授予“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基地稱號。

在藏戲團裏,存放著很多製作精緻的服裝、鎧甲、面具等道具,大多都由老人親手製作和購買。為發展壯大劇團,更好地傳承格薩爾文化,老人從2000年開始,每年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1萬餘元用於劇團的發展,2022年5月1日,吉德老人向班瑪縣江日堂鄉民間格薩爾術團捐贈10萬元,用於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弘揚格薩爾文化。

為了發展壯大劇團,增進各民族團結,吉德老人不僅動員兒子、女兒、女婿、外甥齊上陣,還著手強化培訓鍛鍊,發展複合型人才,培養多面手演員,很多演員既是樂隊伴奏者,也是扮演不同角色的高手。吉德老人自己更是其中的翹楚,不僅負責寫劇本、擔任總導演,在演出中又吹拉彈各類樂器,還是樂隊總指揮,不僅能演雄壯魁梧的格薩爾,而且能扮溫柔賢慧的珠姆。

多年來,吉德創作了40余本藏戲曲目、歌曲等優秀文藝作品,帶領藝術團編演了藝術價值較高的傳統藏戲劇目《文成公主》《松讚幹布》《目拉熱巴傳》《卓哇桑母》《虎獅合臂》《征服羌國》《典•子優威本麥的故事》《降伏妖魔》《四方門神》《阿德樂毛》等,還創新性地把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之《賽馬稱王》與《霍嶺大戰》上、下集改編成藏戲搬上舞臺。同時,吉德老人將紅軍從井岡山到甘孜地區再到班瑪的故事編成一段舞蹈,伴奏音樂取自史詩劇《東方紅》中的一段,深受當地幹部群眾的歡迎。

多年來,吉德老人守著清貧,以挖掘、弘揚和保護民族藝術為己任,他曾説:“傳承和發展好《格薩爾》史詩現在已不僅是我個人的夢,有生之年我有幸看到了《格薩爾》史詩的繁榮,今後我還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出更多節目,留給這方深愛的土地。”

(供稿:班瑪文體旅遊廣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