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8日訊(記者 張艷玲)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涉及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等不同訴訟類型,涵蓋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領域,保護對象包括斑海豹、藏羚羊、大白鯊、紅豆杉、荷葉鐵線蕨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以及森林、草原、濕地、河湖、海洋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
發佈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有助於指導全國法院統一審判理念和裁判尺度,依法公正高效審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工作,更好發揮人民法院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職能作用。
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並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人民法院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保護生物多樣性,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道路,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司法實踐。
記者了解到,2013年以來,我國各級法院共審結涉生物多樣性保護一審案件18.2萬件,涉及中華鱘、藏羚羊、紅豆杉等中國典型、獨有野生物種,和穿山甲、噬人鯊、珊瑚等全球珍稀、瀕危物種,保護要素涵蓋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漁業及林業資源、動植物檢驗檢疫、植物新品種等不同類型。
最高人民法院及時發佈或更新涉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領域司法解釋,明確危害生物多樣性犯罪新形態打擊路徑。全鏈條打擊危害陸生生物物種違法犯罪行為,細化破壞生態行為發生地認定規則,打擊非法捕撈水産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紮實推進以生態系統或生態功能區為管轄單位的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全國法院累計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或組織2426個。建立以流域、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機制,強化覆蓋四級法院的專門審判體系。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建成覆蓋全國各層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的國家。
人民法院還探索建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司法保護長效機制,助力珍稀野生動植物種回歸自然,促進生物多樣性資源有效恢復,守護大自然種質資源和基因寶庫安全。加大對走私、販運境外動植物種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築牢守護本土自然生態系統、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司法長城。依法開展預防性公益訴訟。適用生態環境侵權禁止令制度,及時叫停侵害生物多樣性行為。細化生態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適用規則,加大對故意侵害生物多樣性行為懲處力度,探索創新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技改抵扣、認購碳匯等多種環境資源審判獨有裁判執行方式,為不同生態系統提供全方位修復選項。
(原標題:最高法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