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做出致富“大文章” “媽媽的味道”讓人愛不釋手

發佈時間:2022-12-09 16:20:00丨來源:扎魯特旗融媒體中心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入了秋,萬事休;進了冬,萬事空。眼下正值寒冬“農閒”時節,許多農牧民都開始了“貓冬”,而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香山鎮雙龍泉村切糕小作坊裏,熱騰騰的蒸汽撲面而來,抵擋住外面的寒意,小作坊負責人唐玉學正和姐妹們忙活著,儼然一副熱鬧繁忙的景象。

只見她們圍繞在桌前,和面、放餡兒、成團兒,不一會兒就把大小均同,圓滾滾、金燦燦的粘豆包做好,整齊地排列在蒸屜中,旁邊還有香噴噴的一大鍋年糕正準備出鍋。大家分工明確、動作嫺熟,一邊忙活,一邊嘮家常,歡聲笑語間就讓一個個粘豆包和切糕成為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雙龍泉村切糕小作坊成立於2018年,由雙龍泉村黨支部領辦,2022年被香山鎮黨委、政府定為了農業發展示範點。作坊雖小,豆包、切糕也只是家常食物,但整個作業過程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

小作坊切糕和粘豆包所用的原糧名為大白黍,這種傳統的作物打出的黃米粒圓潤飽滿,色澤發亮,食用口感也非常好。從2018年經營小作坊起,唐玉學就帶頭種植大白黍,並以供應種子、訂單回收的方式和一些農戶合作,來保障原糧充足,只為還原那名副其實的“媽媽的味道”。

除了原糧種植、田間培育,從初加工成米、深加工成面、手工製作到包裝、外銷,小作坊生産銷售的每一環節都以近乎苛刻的標準在經營。例如在製作過程中,黃米加工後要用細羅篩,淘米時要淘至水清,加工成面後要用黃米麵羅再篩,發面時要用量筒倒入定量的燙水等等,都要以按照嚴格的要求完成。雙龍泉村小作坊秉持著艱苦創業、持之以恒的經營之道,在精益求精的打磨下,讓清新的米香、出眾的色澤、筋道的口感成為了雙龍泉切糕、粘豆包的標簽,獲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信賴和良好的口碑。

如今,小作坊的經營者從最初5人增加到了10個人,訂單量從1萬斤發展到5萬斤,凈利潤也從每人平均1.5萬元達到了每人平均5萬餘元……5年間,小作坊的輻射帶動能力在提升,增收致富能力在提升,效益生産能力在提升,消費群體也從村、鎮擴展到旗、市,市場競爭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小作坊做出了增收致富的“大文章”。

“現在我們作坊的産量和銷售渠道也越來越穩定了。今後我們也將繼續腳踏實地,以匠心葆傳承之初心,繼續在‘産業鏈’上做文章,在堅守和提升品質的基礎上,探索傳統工藝現代化發展模式,帶動更多農戶加入進來,讓更多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唐玉學説,我們的小作坊也有著“大夢想”。

(文/圖:包玲玲 王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