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用愛守護:是老師亦是“額吉”

發佈時間:2022-09-13 20:50:0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張瑋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幾十年如一日,這位來自天津的語文老師終將夢回草原,她説,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草原,她都將終其一生用愛守護。

在剛剛過去的第38個中國教師節,77歲的王力收到來自四海的草原學子給她的祝福。

幾十年如一日,這位來自天津的語文老師終將夢回草原,她説,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草原,她都將終其一生用愛守護。

圖為梳著麻花辮、穿著蒙古袍的王力(左一),儼然一幅蒙古族姑娘的模樣(王力供圖)

從城裏來的“蒙古族姑娘”

翻開貼滿舊照片的影集,梳著麻花辮、穿著蒙古袍的王力儼然一幅蒙古族姑娘的模樣……

54年前,家境優越的天津姑娘王力離開繁華的城市,插隊到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草原。

她還記得初遇草原的經歷:“1968年9月4日,趕了兩天的路,我終於從天津輾轉來到科右前旗,成為烏蘭毛都公社傲力斯臺大隊的一名插隊女青年。”

“來之前我是對吃苦做好心理準備的,可是,在真正開始牧區生活之後,才發現困難遠超我的想像。”王力搖頭笑道。

圖為烏蘭毛都草原(科右前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語言不通、飲食不習慣、環境不適應……初來乍到的王力手足無措。

“剛到牧區特別不習慣,羊肉沒有調料,除了肉味兒就是鹹味兒,牛奶我也不愛喝……”王力告訴記者。

除了克服生活上困難,王力還要學會牧區工作上的技術活兒。

王力曾在接羔點和配種站工作8年,其間她不僅學會了挖馬鈴薯、割草等農活,還學會了放羊、擠奶、接羔等牧業生産技能。

圖為王力成為烏蘭毛都中學第一批語文老師的一員(王力供圖)

“那時候我可是大隊裏的剪羊毛小能手,蒙古族姑娘都比不上我。”王力的語氣中透露著自豪感。

如今,王力習慣了草原上的一切。她説:“現在的我,幾天不吃手把肉、不喝奶茶就好像少了什麼似的。”

草原上有個天津“額吉”

在配種站工作時,王力認識了她一生的摯愛拉西扎布。

“初識時,拉西扎布比我大6歲,妻子過世,他獨自撫養著一雙兒女。”王力如是回憶。

1969年冬天,王力感冒發燒,拉西扎布冒著-30℃的嚴寒,騎馬跑了30公里為她買來藥。“這讓我特別感動。”

在日常相處中,這個細心、淳樸的蒙古族漢子慢慢地走進了王力心裏,她頂住家人的強烈反對,決定要紮根在這片草原上。

就這樣,25歲的王力與拉西扎布成婚,照顧起兩個年幼的孩子,成為草原上的天津“額吉”。

圖為王力一家合影(王力供圖)

“第一次見到媽媽的時候,我8歲、弟弟6歲。生活在一起後,媽媽給了我們滿滿的母愛,她特別疼愛、照顧我們,也教育我們做人要正直善良。”大女兒賽漢花如今談起王力,仍然滿心感恩。

賽漢花説,那時候日子苦,一家8口人只能擠在兩間房裏,媽媽卻從未抱怨過。“她一直努力工作、照顧家人,付出了太多。”

牧區孩子們的語文老師

1976年,科右前旗烏蘭毛都中學成立,憑藉著自身的學識和語言優勢,王力主動申請成為這裡的第一批語文教師的一員。

“牧區的孩子漢語言基礎不好,學習起來有點吃力,王老師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王力的學生、烏蘭毛都蘇木人大主席烏力吉德力格爾説,“她把我們當成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我們都特別尊敬她。”

在烏蘭毛都中學任教期間,王力曾兩次拒絕選調回城。

她説:“我還是希望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也為普及漢語言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6年,王力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我還是深深地眷戀著這片草原和這裡的人。”27年的教學生涯中,王力用愛和知識托起數以千計草原深處孩子的夢想。

“我曾教過的學生現在成為老師、醫生、警察……這些走出草原的孩子們成了新時代的建設者。”王力自豪極了。

2004年,王力的愛人拉西扎布離世,4個兒女也都長大成人。離開家鄉36年的王力決定回到還在天津的高齡父母身旁,陪伴左右。

“在天津的日子裏,我時常夢見自己又回到草原。”王力已然對草原情根深種。

如今,王力再回到草原,決定留在這裡安度晚年。“請它陪伴我的余生吧。”(文: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