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後,本該清閒的烏拉蓋管理區賀斯格烏拉牧場牧民包大偉一家,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按時按點給牛群添青乾草、飲水、清理臥盤、照料新生牛犢,抽空還要學習肉牛養殖技術,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冬閒變冬忙,是包大偉轉型發展後最直接的變化。“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養好牛。”包大偉堅定地説。過去,包大偉雖然也養殖牲畜,但屬於牛羊混合飼養,粗放經營,科技含量不高,單純追求數量,個體品質不高,不光賣不上價,對草牧場損耗也很嚴重。
隨著“草畜平衡”“減羊增牛”等政策持續推進,包大偉意識到調整畜牧業結構、現代化手段養殖的重要性,於是陸續將家中羊賣掉換成牛。注重技術投入,改良牛的品種,在現代化養殖上做了大量工作,通過採用先進實用的改良技術,如今,他養殖的70余頭牛全部為良種肉牛,他家成為遠近聞名的肉牛養殖專業戶。在內蒙古首屆賽牛節上,包大偉養殖的牛犢不僅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現場還有人出價4萬元收購這只牛犢,這讓他對發展現代畜牧業更加信心滿滿。
包大偉開展牲畜品種改良期間是該地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實施新品種選育的關鍵時期。2018年“華西牛”新品種培育聯合攻關計劃開始,標誌著烏拉蓋管理區在現代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包大偉在內的18戶良種肉牛養殖戶成為烏拉蓋管理區“華西牛”新品種培育項目戶,建起現代化家庭牧場,由傳統牧民蛻變成新型職業牧民,走出一條綠色的現代化畜牧業養殖之路。
“愛專業、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是對新型職業農牧民的要求。烏拉蓋管理區以富民為根本,切實發揮牧民在鄉村牧區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職業牧民,通過激發牧民創造力提升畜牧業生産力,像包大偉一樣一大批青年牧民投身現代畜牧業,成為良種肉牛引進和培育方面的生力軍。
李宗宇是烏拉蓋管理區哈拉蓋圖農牧場的黨員中心戶,也是一名年輕牧民。對現代化肉牛養殖有濃厚興趣的他,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從事畜牧業生産。有了新理念和技能支撐,新型職業牧民規模化經營程度和家庭收入逐步提高。2020年秋季,李宗宇家出售了80余頭牛犢,均價每頭達到18000元,其中最高的賣出了2萬元的價格。牛犢能賣出好價錢,一方面得益於市場價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豐富的飼養管理、冷配改良經驗和配套的基礎設施。經過多年的家庭式冷配改良,牛群品質逐年優化,他家飼養的100多頭母牛全部為二代以上純種西門塔爾牛。現代化棚舍、儲草棚、各類機械一應俱全,尤其新建的現代化接犢室投入使用,冬季接牛犢省時省力,凍傷率減少,牛犢能夠健康成長,個體品質進一步提高,這更加堅定了他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畜牧業的決心。
烏拉蓋管理區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2020年,新認定盟級肉牛核心群4個,新培育肉牛標準化飼養管理示範戶10戶,新增50頭以上規模肉牛養殖專業戶25戶。以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研所為技術依託,組建肉牛基因組選擇資源群體,加快“華西牛”新品種培育攻關,目前項目培育規模群體已達到3000頭以上。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作者: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