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年,好耕田。牛年春節,唐代畫家韓滉的傳世名作《五牛圖》再受關注,畫中各具狀貌、形神兼備的五隻牛,為辛丑牛年春節增添了濃濃年味。新春之際,行走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記者發現了一幅別樣的“五牛圖”。
這是寧夏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基地養殖的肉牛(2021年1月7日攝)
雖然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説,但很長一段時間裏,這種“富”只不過是維持一種溫飽型的低生活水準。2020年底,寧夏全域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讓人對牛年有了更多新期待。這幅各族幹部群眾齊心描繪的塞上“五牛圖”,既是脫貧攻堅的新注腳,更是鄉村振興的活力展現。
寧夏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基地(2021年1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家牛”:棚裏有牛心不慌,紅火日子“犇起來”
“萬元,你現在一年收入能過10萬元吧?”到蘭萬元家牛棚裏看過的人常會這樣問,他的回答也很直接:“能成!”牛棚裏膘肥體壯的20多頭牛,是他答話的底氣。
蘭萬元生活的固原市隆德縣楊河鄉串河村位於寧夏西海固地區,名叫“萬元”的他,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鼓勵他養牛,在系列扶貧政策支援下,他不僅靠養牛脫了貧,蓋了新房,還供出兩個大學生。
如今在寧夏,一戶人家養十幾頭牛,年收入數萬元再不是稀罕事,房前屋後的牛棚,正成為蘭萬元們的增收“利器”。
寧夏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基地(2021年1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園牛”:買來肉牛園區養,分紅務工兩不誤
“李海東合作社74萬8861元,任伍合作社63萬3392元……”春節前,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正宣佈15個合作社2020年的分紅情況。
弘德村,地處我國最大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為讓大家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2018年,依靠幫扶資金和政策,弘德村建設了肉牛養殖園區,農戶通過自籌和貸款資金入股,即可成為養牛合作社“股東”。合作社集中負責養殖、防疫和銷售,既有助於降低養殖門檻,又能讓村民安心外出務工。
如今,合作社入股群眾從33戶增至520余戶,弘德村將1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組建成1個聯合社,聯合社2020年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養牛是個技術活,寧夏紅寺堡、同心縣等地探索出的這種託管養牛模式,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養殖難題。
寧夏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基地(2021年1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行牛”:“母牛銀行”可借貸,産業發展“滾雪球”
華潤海原草畜一體化養殖基地裏,近8000頭西門塔爾肉牛或站或臥,悠閒自在。與一般養殖場依靠自繁自育擴大養殖規模不同,這裡的牛大多來自中衛市海原縣養殖戶的牛棚。
“集團採用‘基礎母牛銀行’模式扶貧,先將基礎母牛賒銷給農戶,新繁育的母牛犢他們自行保留,以擴大養殖規模,公牛犢餵養8至12個月回銷給集團,用來抵頂賒銷款,實現雙贏。”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侯永強説,這種模式讓海原縣肉牛養殖規模在5年內幾乎翻了一番。
近年來,寧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模式壯大農業特色産業,既解決了農戶無啟動資金的難題,也讓企業有了穩定牛源的“基礎母牛銀行”成為産業發展的“加速器”。
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大棚(2020年11月8日攝)
“奶牛”:家住“黃金奶源帶”,高品質發展走在前
在寧夏銀川市賀蘭中地生態牧場有限公司擠奶大廳裏,數千頭“訓練有素”的奶牛排隊走上兩個重型轉盤式擠奶機,幾名工人只需在一旁完成套擠奶杯的工作,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內,機器便會完成擠奶。
寧夏地處業界公認的“黃金奶源帶”,經過近40年的發展,當地奶牛規模化養殖率已達98%以上。得益於此,現代化的養殖技術、設備和管理模式等在寧夏迅速推廣普及。如今,當地規模化養殖場的奶牛良種率、機械擠奶率、青貯飼喂率等關鍵指標均達100%,成母牛年均單産突破9000公斤,生産效益大幅提升。
現代化養殖方式的全面推廣使寧夏牛奶的乳蛋白率、乳脂率、體細胞數等幾十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這裡也因此被諸多國內龍頭乳企視為高端奶源地。
在寧夏中衛市沐沙牧場,奶牛在自動轉盤式奶臺上擠奶(2020年9月14日攝)
“鐵牛”:拖拉機裝“天眼”,農機具更“智慧”
如今,“自己會認路”的農機具在寧夏並不鮮見。寧夏吳忠市伊禾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譚振龍説,這些配有北斗導航設備的農機,相當於有“天眼”指路,間作套種時作物的行寬可以精確到釐米,能夠最大化利用土地和光熱資源。得益於此,他種的小麥畝均增收超過10%,半畝地種出的茄子頂過去7分地的産量。
今日之寧夏,“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已成歷史,以“鐵牛”為主力的現代化耕作方式已是主流。同時,越來越多的“智慧”農機具和各種新型農業技術也應用在生産中。截至2020年底,寧夏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8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正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能。
在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有限公司牛犢飼養區,小牛犢準備進食(2020年11月8日攝)
(攝影:新華社記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