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大美青海憑藉生態高地和旅遊凈地等資源優勢,以超強的實力火遍全網。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美青海美譽度持續上升,越來越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全省兩會上,青海生態旅遊的發展也成為代表委員和市民關注的話題。
青海綠水青山催熱生態遊
隨著青海省將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成為青海旅遊的新亮點。從城市到農村,從觀光旅遊到深度體驗,走進全省各大景區、鄉村花海,遊客隨處都能感受到青海在旅遊開發和發展中體現的綠色發展理念。
在大量遊客、自駕車輛進入青海時,青海文旅部門將保護好綠水青山放在首位,將生態優先理念融入到旅遊開發中。夏季,五彩斑斕的花海讓一個個原本不知名的小鄉村成為旅遊網紅村。冬季,冰雪旅遊的火熱讓各地“冷資源”變成“熱産業”。
不僅如此,青海景區在轉型升級中,發展生態旅遊,最大程度保護了自然資源。在祁連縣卓爾山景區,景區主打“慢步遊”,通過修建步行棧道、禁止自駕車進入等方式,讓遊客慢下腳步。景區內不設置餐飲小吃攤位,避免垃圾污染,乾淨舒適的環境,讓遊客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原貌。
獻策青海生態遊發展
“天藍、地綠、水清、氣凈”,每年,南來北往的遊客飽覽了青海風光後,用這樣的詞語形容青海的生態之美。
旅遊旺季,各地花海鄉村遊人如織,一個個小村莊裏自駕遊車輛排成長隊。生態旅遊的發展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的同時,各地也不斷挖掘新玩法,豐富了民俗文化、生態採摘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活動,在生態旅遊發展中融入文化內涵。
在今年全省兩會上,來自西寧市湟中區的省人大代表楊忠麗,談起青海生態旅遊的發展感觸頗深:“青海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稟賦,為各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文化旅遊行業的基層代表,我既是文化旅遊産業發展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在湟中區,綠水青山火了旅遊,富了百姓,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提升了湟中區的對外形象和美譽度,全區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0%。”
隨著全省各地陸續推出了森林養生、高原越野等多種生態旅遊産品,生態文化旅遊景區旅遊人數逐年增長,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隨著網紅景區的旅遊人氣不斷上漲,自駕遊旅遊接待人數逐步提高。
在政協委員王興宇的包裏,也裝著多份有關青海文旅發展的提案。
王興宇建議,青海省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更應該注重以特色旅遊景點為依託,結合當地生態旅遊資源特點,打造生態旅遊産業鏈。另外,景區內及旅遊沿線在旅遊特色産品開發、文創産品推廣、文化體育項目融合發展以及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應緊密結合、相互聯動,滿足遊客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構建生態文旅發展新模式
2021年,青海將如何探索開展生態體驗、生態認知、生態教育等旅遊方式。對此,記者採訪了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
張寧介紹,生態旅遊産業是朝陽産業、綠色産業、富民産業。青海地域廣袤、環境獨特、文化多元,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産業的優勢。全省文旅系統將重點構建共融共建共用的生態文旅發展新模式,推動生態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把青海打造成令人嚮往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今年青海將編制好“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黃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專項規劃,制定出臺推動青海省生態旅遊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推動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旅遊大環線為“一環”,青海湖、三江源、祁連風光、崑崙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黃河風情六大生態旅遊協作區為“六區”,青藏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態旅遊廊道為“兩廊”的“一環六區兩廊多點”生態旅遊發展新佈局。
推動設立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力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全力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推進特色文化、體育運動、休閒小鎮建設,創建一批工業、體育、冰雪等主題旅遊示範景區,促進文城融合。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創造新價值,延伸産業鏈,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各地將加快發展生態旅遊、自駕旅遊、研學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低空旅遊,建設主導産業優、引領帶動強的特色生態文旅示範區(點)。推廣“雲上逛”、智慧旅遊、預約出遊等旅遊模式,鄉村遊周邊遊、網上觀展購物等消費新業態。
在藝術創作和旅遊品牌打造方面,推動精品生態藝術創作,修改提升大型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創作平弦戲《青繡》等劇目。突出“大美青海 生態高地 旅遊凈地”品牌,以特色、生態、健康、文化四大亮點,發展大美青海觀光之旅、生態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險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