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書法家李雅彬寄情書法寫意人生

發佈時間:2019-06-11 09:11:16丨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丨作者:張秀娟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寄情書法寫意人生。

李雅彬,1979年10月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現任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李雅彬的書法作品骨氣洞達、樸茂雅美、秀麗有神。既傳承了師家風範,又有其個性特點,尤其是‘雅隸’的橫空出世,是當今繁雜紛亂書法界的一股清新之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評論人夏廷獻鑒賞李雅彬書法作品如是説。

70年代出生的李雅彬雖剛進不惑之年,但習從書法已達30年之久。李雅彬説,他兒時承父輩熏陶,苦練書法,從臨摹《曹全碑》、《張遷碑》等碑帖入手,從唐楷入門,後涉學諸家。近十年來,李雅彬師從書法大家邵玉錚教授,主研隸書,得以點化,日臻精湛。

這幾年,李雅彬參與組織了“關注森林綠我中華”、“構建和諧社會共建綠色家園”兩屆全國書畫大賽。參與了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關注森林·綠我中華》、《構建和諧社會·共建綠色家園》等書畫作品集的編輯出版。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他的書法作品獲得“生態惠濟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而他書法作品在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原山杯”全國書法大賽榮獲優秀獎。他多次應邀參加一些文化團體書畫聯展,2016年李雅彬出版了個人書法作品集《筆墨清心》。

“書山有路勤為徑,藝海無涯苦作舟” 。自幼開始練習書法的李雅彬對之深有體會。父親是他書法道路上的啟蒙老師,從十歲開始,他便在父親的指導下練習書法。然而對一個心性不定的孩童來説,最初的興奮勁兒並不能長久,日復一日的臨摹、練習,枯燥與厭倦感隨之而來。他甚至折斷毛筆、揉碎紙張,表達抗議。但是在父親的諄諄教誨中,在親朋好友、同學師長的支援與鼓勵下,他堅持了下來,並日漸癡迷其中。

學生時代,由於毛筆字寫的好,李雅彬是學校裏面的明星人物。“那時候走在路上經常會聽到,看那個就是書法比賽第一名的李雅彬,咱們學校大門上的字就是他寫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李雅彬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的讚許是我堅持練習書法的原動力,更堅定了我學好練好書法的信心和決心。

李雅彬畢業于武警院校,曾是一名現役軍人。書法特長讓他在部隊有了施展技藝更廣闊的舞臺,也進一步提升和塑造了他的書藝風格。李雅彬一入伍即當了文書,原因是字寫的比同批戰友好,為此,出板報、寫春聯、刷標語都被他包了下來。參加工作後,部隊領導還專門為他安排了練字的房間。“沒有部隊這個舞臺,沒有領導的賞識關懷,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進步。”李雅彬説。部隊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集體,也是一個大熔爐,在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道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實踐中,也讓李雅彬感受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的真諦,更塑造了其文武兼備、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

法國哲學家盧梭説過“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李雅彬常懷感恩之心,常為感恩自行,他多次攜書法作品參加內蒙古興泰公益組織的公益拍賣活動,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青海地區貧困兒童。而在部隊基層任主官期間,每逢八一建軍節,他都會邀請內蒙古書協、詩書畫研究會等書畫組織的書畫名家深入部隊為官兵創作書畫作品,用創作書畫的形式,展現人民子弟,忠黨愛國的高尚情懷。

就李雅彬的書法,著名書法家尹成富評論説:隸體筆法嫺熟,在結字、用墨上表現手法不拘,章法佈局活而有度,既傳承了師家風範,又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從整體的藝術角度來看,他的書法風格樸茂、骨氣洞達、秀麗有神,具有高雅的藝術魅力。

書法是一門注重輕重緩急的藝術,如處事一般,最易培養心性。書法練習讓李雅彬的性格變得更平和、自律,意志力與持之以恒,能力顯著增強,而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也讓他發現了書法的樂趣,更在其中尋找到自我,陶醉其中,獲得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書法為我搭建了一個有更多機會去感悟人生的平臺。”李雅彬説,習書過程也是品味人生的過程。漢字結構中講的“相容相讓”規則,教導人們寫出了端端正正的漢字,為人處世中同樣需要恪守這一規則,方能成就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實際上,書法藝術中還經常運用‘留白’,因為虛實相生,無字處亦為妙境,然而在人生中為生命留白,同樣是一種藝術。“適當地放地松心情,清空雜念,我們的生命空間便會更加寬廣……。”李雅彬説。正是這些感悟時刻激勵著他將學習書法堅持了下來,也正是在不懈堅持中讓他收穫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隨著對書法藝術理解和感悟的昇華,李雅彬對其書法造詣有了更高的追求。他認為:“藝術審美應當隨時代而進步,書法藝術審美亦當如此。只有根植于大眾,符合更多普通人的審美情趣,才能促進書法藝術的不斷發展。”夢想的高峰必須抬頭可見,然後付諸行動,才能到達。“我沒有多麼遠大的理想,唯願在寫好字、修好德上繼續努力、前行。”青年書法家李雅彬樂觀地説。

 (作者:張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