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記者來到內蒙古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段家村,整個村子都靜悄悄的。村民們都幹啥去了呢?走近村中的採摘園時,突然傳來一陣陣嘰嘰喳喳笑語聲。循聲而去,原來村民們都聚到採摘園裏來了。這不,採摘園裏張勇軍家的草莓大棚里正熱鬧著呢!三三兩兩的村民拎著剛採的鮮草莓,在大棚門口等著結賬的間隙就嘮起來。60歲的村民楊來春説:“我前天還來買了70多元的草莓,孫子一天就吃完啦!我今天再買點兒!”旁邊的村民張偉接過話茬,“嗯,可不是嘛,這兒的草莓甜,好吃!”
説話間,張勇軍已經為一位村民打包好草莓。“好嘞!咱這兒草莓40元一斤。您的這些,一共是130元!”“噢,噢!”村民喬桂蓮一邊答應著一邊爽快地掏出錢。
“看您手裏拎的草莓也就兩三斤,花了130元您覺著貴嗎?”記者好奇地問道。喬桂蓮聽完則笑著回答道:“我是隔壁水泉村的人,小孫子回來了!我專門來這裡買點兒草莓給他吃。小孩子愛吃,不怕花錢!”
張勇軍告訴記者:“雖然我這兒草莓賣得貴,但是貴有貴的道理。我今年種的草莓全是‘甘露’這個品種,這個品種的特點就是口感好,甜!就算是貴,人們吃完還是願意再來買。”言語間,他滿是自豪。張勇軍的這個草莓大棚共一畝二分地,每年能收入五六萬左右。張勇軍喜氣洋洋地告訴記者:“沒算過我種大棚的投入,比我在外面打工賺得多。”
春節期間,來大棚裏買草莓的人也一波接一波,張勇軍夫妻倆天天都得在大棚裏忙活。“春節這幾天,我們天天待在大棚裏,帶孩子來採摘的挺多的!”張勇軍的妻子王三女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接著説,“我們還有7個棚子吶,種了些桃子、杏子啥的。不過還好都是樹,不需要怎麼照看,不然光靠我們兩個,怕是忙不過來嘍!”
雖然忙得滿頭大汗,可夫妻倆的臉上堆滿笑意。在段家村,全村12名黨員、36戶村民已經建成814座果蔬大棚,並成立了3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蔬菜交易市場。如今,段家村僅蔬菜種植一項,總收入就能達到700多萬元,每人平均達1萬元。
(原標題:採摘大棚裏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