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疆吉木薩爾縣農家手工製作的馬鈴薯粉條很有名,但是大家會扛著尿素袋子裝的粉條去送給親戚朋友嗎?新疆自治區人大代表李剛説,他不會這樣做。
1月15日,李剛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提出,要把農産品變成商品、禮品。
李剛是吉木薩爾縣委書記。不久前,他去農村調研時發現,當地農民手工製作的馬鈴薯粉條一如既往銷售火爆,但包裝也一如既往粗陋。用尿素袋子裝著,每公斤賣15元,農民們就已經很滿足了。“可在商場超市,同樣的産品經過精心包裝,能賣到3倍以上的價格。”李剛感慨地説。
同樣讓李剛感慨的還有吉木薩爾大蒜,農民的一辮子蒜也就賣10多元錢,可到了商場超市,身價陡升。
“天生麗質也得會打扮!”李剛説。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剛話音剛落,在場的其他代表也表示贊同:“新疆農副産品眾多,但是缺品牌”“一定要提升農副産品的附加值”“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就要講究包裝,還要提升精深加工水準”……
李剛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堅持“一産上水準”還得靠産業發展,而産業的培育和發展關鍵在人。首先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農民、農産品銷售渠道和市場之間形成有效對接,讓農民參與這一過程,並從內心激發把農産品變成商品的動力,久而久之,就能充分調動農民在農業生産經營中的積極性。
“不能強求農民在短時間內轉變思路,要讓他們在農業生産中感到有錢可賺,這就需要先搞活市場,運用市場化手段,健全農産品市場體系,提升農民加工和銷售能力。”李剛説。
在此過程中,農民是否有能力參與?如何參與?都需要深入思考。李剛認為,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帶頭人”和“引路者”的作用。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充分發揮能人的帶動作用,示範引領農民向專業化程度高、市場針對性強的方向前進。
李剛認為,出臺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激勵農民非常必要。要把地方土特産做成增收大産業,走出一條農業生産的新路子。
要把農産品變成商品、禮品,既要靠市場也要靠“刺激”。李剛認為,還要有效利用外來因素刺激本地市場,活躍壯大市場規模,以此來提高農産品生産經營水準,提升農産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