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鄉村"羊羔社"探索農業合作經營模式

發佈時間:2019-01-18 09:31:34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王玉琢 劉鳳雲 楊海鹿丨責任編輯:李雯

40年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西不拉村羊羔社20位農民同樣自發按下的“紅手印”,開創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一個新模式——種植大戶股份化合作經營模式。

1978年,安徽省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的“紅手印”開創了農村包産到戶的先河,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40年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西不拉村羊羔社20位農民同樣自發按下的“紅手印”,開創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一個新模式——種植大戶股份化合作經營模式。

十二連城鄉位於準格爾旗北部沿河地帶,地勢平坦,農業發展優勢明顯。西不拉村羊羔壕社有土地2000多畝,共有43戶110多口人。近年來,社裏不少的土地隨著人口的外流而停耕或棄荒,村民們把這種地稱之為“老年地”(種一年荒一年)。隨著土地利用率的下降,農業産值逐年減少。

2017年春季,在社長楊心靈的倡議和動員下,羊羔壕社20位村民通過按“紅手印”方式組建成立了源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分散在20戶61人的837.5畝耕地整合起來實行合作化種植。合作社對流轉10畝以下土地的農戶每年支付150元土地租金;對流轉10畝以上土地的農戶採取以股分紅的模式。進入合作社的農戶統一商量種植品種,形成一致意見後,從20戶村民中選出2位種植能手負責規模化種植基地的耕種及管理,對種子、肥料、機械進行統一採購,統一種植(統一採購種子、肥料等生産資料,統一耕種),選出一位會計兼保管員負責賬目及日常收支記錄(專人負責記錄生産經營賬目,年底統一結算)。

合作化耕種、聯戶經營的實施,給源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來了不菲和效益。合作社賬目記錄如下:2017年實現總産值108.93萬元,合作社內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17萬元,每人平均純利潤1萬元。其中種養殖方面:2017年合作社種植玉米397畝、馬鈴薯380畝、大豆套種西瓜60畝,共計收入68.978萬元,實現凈利潤21.1萬元,對流轉土地10畝以下農戶每畝支付土地租金150元,流轉土地10畝以上農戶在土地租金150元的基礎上每畝分紅639.8元;其他收益方面:聯戶經營共涉及村民61人,除企事業單位人員、老弱病殘和無勞動能力的青少年外,共計解放出勞動力17名,原務農的17名村民在外務工的收入均在2.35萬元左右。

在一年的實踐中,羊羔壕社股份化合作經營模式——統一整合土地由種植能手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體現和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既提高了生産效率,又降低了採購成本;既實現了規模化、産業化經營,又解放了勞動力,拓寬了農戶增收致富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在2018年5月28日召開的全市農村牧區産業發展暨産業扶貧現場會上,羊羔壕社的股份化合作經營模式成為亮點之一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肯定,被總結為可複製和推廣的好經驗之一。

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實際新機制

羊羔壕社的農業合作經營模式是準格爾旗農民在農牧業産業化過程中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進行自發地探索和實踐的一個表現,他們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合作經營機制,形成了符合社情的經營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産業規模化經營之路。

楊心靈是羊羔壕社的社長,也是羊羔壕社的農業合作經營模式的發起人和主要組織者,談到組建農業合作社時的經歷感慨良多。最初挨家挨戶推銷自己的農業合作經營的想法時,十家有八家去了不是碰壁就是碰釘子,碰上願聽的即使説上好半天也還是難打銷其顧慮,拒絕的更是大有人在。開弓沒有回頭箭。楊心靈並沒因此氣餒,一次不成二次再去。通過多次的反覆的講政策、擺事實、説道理,通過農民之間的互相動員,有時是一家到多家動員,有時是幾家一起到一家進行動員,終於有19戶接受了楊心靈的想法和提議。加上楊心靈本人,20戶農民聚在一起,在合同上按下了自己的“紅手印”,成立起了源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是在建立運作機制的問題,20戶農民又出現了反覆“爭吵”,期間光是開會就40多次,反覆商量、反覆吵吵,最終確定了“小戶流轉、大戶入股”和“以畝攤工、誤工扣款”的模式,合作社對10畝以下土地的農戶按照年租金150元/畝進行流轉,對10畝以上土地的農戶進行入股分紅,2017年春季共整合20戶61人837.5畝耕地。具體操作中,從合作社的成員中選出2位種植能手負責種植、管理,選出1名會計負責記賬;集中用工時,召集社內股東出工,不能按時出工的,按照1個工100元從分紅中扣除。羊羔壕社新成立的源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楊心靈的帶領下,2017年實現總産值68398萬元,合作社內每人平均收入達1.13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0.35萬元;同時創造出工資性收入22.3萬元,騰出勞動力17人外出打工,實現勞務收入40萬元,每人平均增收0.65萬元。年底,合作社算賬時,沒出楊心靈他們所料,股東們都分到了紅利。看到合作社成員的分紅,其他的村民眼睛發熱了,坐不住了,今年春季又有3戶主動加入了合作社,有200多畝土地進入了規模化經營的行列。


羊羔壕社農業合作經營模式的出現,雖然是農民們的自發行為,但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主客觀兩個方面合力形成的結果。主觀方面,是十二連城鄉近年來積極推行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和農業適度規模化生産的結果。發起人楊心靈是在2016年時參加村黨支部組織的外出去巴彥淖爾市參觀當地的種養殖業時,開始對農業合作經營進行思考,並逐漸有了農業合作經營的想法和方案。

適度規模經營趟出産業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在土地流轉工作中十二連城鄉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宣講《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黨在農村的現行各項法律政策以及自治區、市旗各項惠農政策;組織鄉村兩級黨員幹部和種養殖能手外出參觀考察農牧業産業規模化經營等內容;充分發揮村級兩委的作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解疑答惑、落實黨員幫帶責任等方法,溝通農戶思想,解答農戶疑慮,不斷提高農戶對參與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積極性。其次推介流轉典型,通過樹立典型來帶動全鄉範圍內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真正讓農民群眾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受到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帶來的好處,讓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鄉黨委、政府的宣傳引導下,全鄉農戶對土地流轉經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看到先行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經營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其他農戶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持續提高,極大地加快了全鄉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生産經營步伐,擴大了農業合作經營覆蓋範圍。通過總結近年來在全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中形成的好經驗、好模式,目前,十二連城鄉歸納整理出了以組建農業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經營、聯戶經營、入股分紅為代表的三種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模式,其中包括于二圪卜合作社股份化經營模式、羊羔壕以種植大戶為主的合作社經營模式、任家海子合作社小組股份化經營模式,根據這些模式的特點,在全鄉範圍內進行了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7年底,全鄉規模經營區農民的每人平均收入達到23700元,比同區域其他農民高出8900元,比全旗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高出7150元。合作化經營模式為農民增收發揮出了顯著作用。

客觀方面,是近年來農村農業人口的不斷減少和停耕土地的增加所導致。就全旗來看,目前農村人口結構普遍趨向老齡化,就拿羊羔壕社來説,55歲的楊心靈在羊羔社屬於年輕人,50歲以下的人口少之又少。一方面,農業人口的不斷減少,造成農業勞動力的流失,對一家一戶的農牧業傳統經營模式形成了很大衝擊,給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卻帶來了契機;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流出,土地停耕,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通過土地確權的開展,為土地資源整合和利用奠定了基礎。羊羔壕社農業合作經營模式成功的實踐,除了帶來直接的現實效應和效益外,還有其理論意義——它使農業生産領域出現了社會分工,使社會分工意識進入到農民的生産經營觀念中並外化為行動,從而形成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和根本力量;它是農業生産領域生産關係(生産機制)自我調節以適應和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外在表現。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的“紅手印”成為中國農村改革以及整個改革開放的一個里程碑事件。40年後羊羔壕社農民按下的“紅手印”同樣具有指向意義,它昭示出:在現有農村人口結構和人口發展狀況下,未來農業合作化和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已成為一種趨勢。

(原標題:"紅手印"按出的"羊羔壕社"農業合作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