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600噸馬鈴薯電商平臺熱銷

發佈時間:2019-01-18 09:24:09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雲芳丨責任編輯:李雯

“灰不溜秋”的馬鈴薯,時尚快捷的電商,它們之間出了火花,農民第一次感受到“種豆成金”帶來的喜悅。

“灰不溜秋”的馬鈴薯,時尚快捷的電商,它們之間出了火花,農民第一次感受到“種豆成金”帶來的喜悅。

“想摘掉貧困的帽子,就要‘內外’聯手。一面依託電商平臺開展直銷。一面要強化産品品質,推陳出新,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讓品質與流量齊頭並進,開闢網際網路致富新途徑。”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廟後村村黨支部書記侯滿林説。

紅房子村馬鈴薯變“金豆”,要從“拼多多”入村那一天説起。

“一次性收了600噸馬鈴薯,收購價是每斤8毛5分錢,每畝地純收入1000元。”村民王喜奎樂滋滋地説道。“聽説是一家電商收購的,每斤價格給農戶多加了3毛5分,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呀,這下能好好過個大年了。”村民侯滿福笑著説。

説起種馬鈴薯,王喜奎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從連年滯銷,到2018年自家馬鈴薯“脫銷”,這樣的轉變,他還是頭次遇見。

“從我祖輩起,世世代代就以種馬鈴薯為生。這裡的土壤是沙土地,加上氣候有利條件,種出來的馬鈴薯皮質金黃,個頭飽滿,吃起來又甜又沙,絕對是當地一大特産。原來種馬鈴薯確實能賺到錢,但從2015年開始,馬鈴薯銷售狀況下滑嚴重,每年自家産量差不多2000斤,但到了來年5月份時,仍有600余斤沒有售出,眼瞅著馬鈴薯長芽不能吃了,為了儘量減少損失,只能把這批馬鈴薯每斤按2毛錢賠錢賣到澱粉廠,連著3年了,一直不見好,連賠了幾年。很多種馬鈴薯的農戶打起了退堂鼓,要是再這麼賠錢,還不如外出去打工。”説説起以前的事,王喜奎唉聲連連。

張永祥,紅房子村村民。人們給他起了個響亮的綽號叫“張老闆”。做了10年馬鈴薯經銷商,對他而言,這幾年的馬鈴薯,確實挺難賣。

“2017年10月份,我也是無意間和一位河南的朋友説起紅房子村的馬鈴薯滯銷問題,他向我推薦了拼多多‘多多助農’電商平臺,省去中間環節,形成直銷模式,給農戶最大的利潤補貼。”張永祥説,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和“拼多多”取得了聯繫,2017年12月份,“拼多多”商家來到紅房子村,經過專業測評篩選後,“拼多多“商家當下訂購了該村600噸馬鈴薯,現場付款發放到農戶手中。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永祥歷歷在目,要知道,紅房子村一年的馬鈴薯産量為1000噸,拼多多商家一次性收購600噸,這麼大批量的訂購,確實讓他和村民們都為之一驚。在張永祥的菜窖裏,一個個碩大的馬鈴薯已經裝袋,整齊排列。“這些裝袋的馬鈴薯是經過前期層層篩選出的,過幾天拼多多要來拉走這些馬鈴薯,經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張永祥説。

感受到電商帶來的“甜頭”後,紅房子村的農戶們紛紛將“觸角”轉移到網際網路上。村民們拿起手機,這一次不再是簡單地接打電話,而是在年輕人的幫助下,下載“拼多多”等電商APP。閒下來的時候,都會打開看看當下啥農作物最暢銷。

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廟後村村黨支部書記侯滿林説“想摘掉貧困的帽子,就要‘內外’聯手。一面依託電商平臺,開展直銷。一面要強化産品品質,推陳出新,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讓品質與流量齊頭並進,開闢網路致富新途徑。”侯滿林説。

侯滿林表示,下一步村委會將以馬鈴薯種植為重點發展目標,並積極研製開拓馬鈴薯新品種,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同時也積極探索其他農作物種植産量和品質。比如南瓜、番茄、葵花等。期間,更會積極聯繫拼多多“多多助農”項目,增加合作次數,為“拼多多”提供菜窖和物資保證。爭取在未來幾年,依託“多多助農”項目,讓更多貧困農戶享受到電商帶來的經濟收益,實現貧困地區致富新出路。

(原標題:烏蘭察布600噸馬鈴薯電商平臺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