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繡匠人在展示作品。
傳統氈繡作品。
氈繡棋盤。
製作座墊。
小學生學習氈繡。
氈繡非遺傳承人——額日登其木格。
蒙古包穹頂到內壁,從門簾到地上鋪的毛氈,從日常家居的蓋布到商旅使用的茶鹽袋,蒙古族將細膩的各式花樣運用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氈製品是最常見的,是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特色,從蒙古包到服飾再到生活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見到氈製品及氈繡用具。
過去的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氈繡
曾經,廣袤的草原上的蒙古族婦女個個擅長刺繡,在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中,刺繡裝飾運用得非常普遍。作為蒙古族刺繡的一種——氈繡技藝很早就已是她們的看家本領。800多年前,草原上的牧民婦女都會繡各種氈繡工藝品。空曠孤寂的遊牧生活,在蒙古族婦女各種繡品的精心裝扮下,多了些溫馨和詩意。這也體現了蒙古族人民享受生活、崇尚自然、熱愛環保的完美品質。
氈子曾經是遊牧民族生産和生活的必需品,制氈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大發明,北方少數民族氈繡技藝源於匈奴時期。到了十三世紀,氈繡技藝初具蒙古族特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氈繡技藝”成功入選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北方少數民族氈繡手工藝發展于匈奴時期,從匈奴墳墓中發現了毛氈上面繡著鹿和老虎的征戰和水草圖案。據羅布桑卻丹所著《蒙古風俗鑒》等有關文獻記載,在13世紀下半葉(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生活中就很注重氈繡藝術,並且應用範圍很廣。蒙古族的祖先結合自己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創造了適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家用品。《元朝的手工藝》一文指出元朝政府機構中設有繡局(包括氈繡)、紋綿局、馬鞍局等機構這些都與刺繡藝術有關,可見對刺繡的重視。蒙古族氈繡憑藉對生活的獨到觀察和深刻體驗,在設計圖案中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比如在察哈爾氈繡的圖案中連續紋樣和對角圖案的種類相對較多,表現上提倡和諧,顯出了傳統蒙古族藝術的高超與成熟。
蒙古族服飾中也經常看到氈繡製品,只是相比蒙古包會更輕薄舒適,便於活動和舒展。在服飾中運用的氈子是用細毛來製作的,上面繡的氈繡的線條和圖案也會更精細,服飾氈繡中包括包括氈帽、氈服、氈靴、氈襪和搏克氈服。其中仍保存的氈靴和搏克氈服最常見的。氈繡作品中最常見的是三角形和平形四邊形,花紋以盤腸紋、回紋、犄紋、哈木爾紋為多。
蒙古族氈繡藝術中圖案構圖千變萬化,也表明瞭蒙古族人民有著非凡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有限的題材中可以用不同的構圖風格呈現不同形式的視覺感官。有了圖案的構圖和設計,自然少不了色彩的運用和搭配。蒙古族氈繡藝術的色彩與其他形式的蒙古族工藝美術中的色彩搭配與運用是不同的,從蒙古族的服飾中便可以看出,蒙古族特別喜歡運用對比色,最早在蒙古族氈繡藝術中基本是以黑白兩色為主。白色為底,深色的線繡出簡潔的圖案。在後來的發展中,隨著綢緞、棉布等材料的更多使用,有了更多的顏色和材質的繡線,使氈繡藝術在顏色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蒙古族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氈繡製品已經開始慢慢遠離蒙古人民的生活。但是蒙古族氈繡藝術是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中不斷創新的産物,應該將其繼續發揚下去。
非遺傳承人也在不斷探索新産品
在民族特色濃郁的錫林浩特,氈繡非遺傳承人額日登其木格就是眾多項目非遺傳承人中的一員,為了將民族文化技藝發揚光大,她一直在堅守傳承著、融合創新著。
見到額日登其木格時,她正在錫林郭勒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舉辦的展覽上忙著為參觀者介紹氈繡作品。她告訴記者,平日裏她除了做氈繡外,還經常參加各地舉行的“非遺”展示和交流活動,生活忙碌卻又很充實。她不靠氈繡賺錢為生,卻靠著這一手好手藝,將家鄉的民族文化推向了全國各地,完美詮釋了全心投入、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額日登其木格説:“在我心中氈繡的價值就像鑽石一樣珍貴,所以我下定決心做好它。”
從小生活在牧區,額日登其木格在兒時便深受蒙古族民俗和文化的影響,尤其對氈繡産生了極大興趣,跟著媽媽一針一線學起了氈繡。回憶起當年初學時的心情,她用了四個字描述:“就是愛好。”從小時候到長大參加工作,她一直沒有放下針線。
從傳統的坐墊、挂毯到筆筒、滑鼠墊……額日登其木格足足繡了30多個年頭,這份堅持與執著,使得她在氈繡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寬,也越來越遠。因為作品做工精美、手藝一流,她被評為“省級大師”、“錫林郭勒盟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此後,她更是肩負責任,不敢有一絲鬆懈,只為“繡”出更加絢麗的夢想。
如今,年近50的的額日登其木格算得上是手工氈繡“達人”,她對傳統氈繡作品總是精益求精,作品不僅美觀大方,紋樣豐富多變,而且色澤沉著和諧,色調簡潔明朗,充分展現了她高超的工藝水準。與此同時,如何巧妙地把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民族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在一起。繡出最打動人心的作品,也是額日登其木格這幾年一直在思考和突破的方向。她説:“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産品層出不窮,所以我也一直在想能不能把我們的傳統氈繡與之結合起來。於是開始製作電腦包、手機袋和書桌墊等這些新型産品。給傳統毛氈製品增加一些現代元素,有了市場氈繡才能更有生命力。”
近年來,傳統民族文化不斷被挖掘和保護,氈繡也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作為一名傳承人,為了讓這一蒙古族傳統手藝發揚下去,額日登其木格認為應該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學齡兒童了解、學習氈繡。而她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所在單位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的大力支援。2010年,氈繡正式成為該校興趣課堂的一門課程,額日登其木格還專門編寫了教科書並擔任教學老師。額日登其木格老師還成為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的課座教授,傳授氈繡技藝。
氈繡在額日登其木格手中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她設計的氈繡作品進行了批量生産,年銷售額達到40多萬元。對於這些成績,她説起來也非常自豪:“我們蒙古族小學有一層教學樓都是用氈繡作品裝飾的,非常漂亮,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一看。”
額日登其木格説:“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氈繡被一點點遺失或是淡忘,太可惜了。應該讓孩子們從基礎學起,掌握氈繡技藝,把這些傳統手藝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氈繡的圖案特點
在蒙古族氈繡中最為獨特且最能代表蒙古族風俗的圖案是火和爐灶的圖案。在最早薩滿教時期蒙古族就崇尚火神,祭拜天、地、山、水、火是蒙古族薩滿教崇拜宇宙天體的一種代表。火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力,是人類從原始社會踏入文明社會的階梯,火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進入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在很多觀賞性氈繡中可以見到各種自由紋樣的圖案。這些圖案中也不乏一些龍、鳳、虎等神獸的圖案還有英雄人物的圖案。除了這些以外,比較有特點的是蒙古族五畜圖案。蒙古族人民將五畜分別繡在氈子上,再將這五個氈繡連在一起,挂在蒙古包的哈那或者房子的墻壁上,寓意來年風調雨順、牛羊肥壯、五畜豐盛,也是對五畜的寵愛和呵護。五畜是蒙古族生産工作的基礎,氈繡的原材料來源於羊毛、駝毛、馬鬃,且上面的圖案也會繡五畜的圖案,更能體現出蒙古氈繡藝術的獨特性。圖騰崇拜、宗教傳統、鳥獸五畜是最典型的氈繡的圖案,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花草樹木和草原動物圖案的設計,每個圖案都有著自身的寓意和構圖方法。
氈繡製品的種類
根據氈繡的用途可以分為觀賞性氈繡和實用性氈繡兩大類。起初蒙古族人民家中所擺放的氈繡作品都是以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為主要內容,大多是王公貴族和社會高層人士享受的。實用性氈繡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從蒙古包到服飾再到生活用具都可以看到,氈服、氈帽、氈靴、氈襪、氈靴腰,碗袋、茶袋等等。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