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委書記:中國第七大沙漠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

發佈時間:2018-08-15 13:57:22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趙永厚 李愛平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牛俊雁:庫布齊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圖為經過治理的庫布其沙漠“綠意盎然”。(攝影:劉文華)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書記牛俊雁近日表示:通過治理,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從昔日的“死亡之海”變成如今的“希望之海”。

牛俊雁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當地官方提出“禁止開荒”“牧區大寨”;60年代種樹、種草、保護基本農田;70年代逐步實現退耕還林還牧,以林牧為主,多种經營;80年代“三種五小”(即種樹、種草、種檸條,建設小水利、小流域、小草庫倫、小經濟園林、小農機具);90年代開展大規模生態建設、提出“反彈琵琶、逆向拉動”,到新世紀以來建設“綠色大市、畜牧業強市”,相繼出臺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等政策,實施農村牧區“三區”發展規劃,再到“十三五”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鄂爾多斯走出了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資源型地區綠色發展新路子。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鄂爾多斯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6.7%,草原植被覆蓋度穩定在70%以上,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等稱號。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鄂爾多斯防線不斷築牢,生態成為地區發展的最大活力點。牛俊雁稱,“其中,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就是鄂爾多斯生態建設顯著成就的重要縮影。”

作為中國第七大沙漠的庫布其沙漠,總面積1.86余萬平方公里,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

牛俊雁告訴記者,近30年來,在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官方大力推行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産業化經營、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的四輪驅動治理模式,綜合施策推進荒漠化防治,治理總面積達到6460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圖為經過治理的庫布其沙漠“綠意盎然”。(攝影:李愛平)

“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其治理模式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被巴黎氣候大會標舉為‘中國樣本’。”牛俊雁説。

2017年7月第6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同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先後在鄂爾多斯市舉辦。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的庫布其沙漠,目前最重要的治理成果是什麼?牛俊雁也作了詳細介紹。

牛俊雁表示,庫布其沙漠通過億利、伊泰、東達等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生態綜合體系。目前鄂爾多斯市沙柳、檸條、楊柴、沙棘等林沙産業總産值達到45億元人民幣,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牛俊雁介紹,通過大力發展七星湖、響沙灣、恩格貝等沙漠旅遊業,沙漠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近10年庫布其生態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1000萬人次,實現收入24.6億元人民幣,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變成了“希望之海”。

官方資料顯示,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估,鄂爾多斯政府和企業累計為沙區農牧民提供就業崗位100多萬人次,帶動超過10萬農牧民脫貧,讓沙區農牧民每人平均收入由不足400元增長到1.5萬多元。

牛俊雁告訴記者,通過30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庫布其沙漠治理帶動了産業發展、改善了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脫貧致富,沙漠的負資産變成了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資産,黃沙遍野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更多農牧民共用到了沙漠生態改善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