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廷音樂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發佈時間:2018-08-14 10:33:16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蒙古汗廷音樂俗稱“汗帳音樂”,蒙語稱“汗·斡耳朵奈”胡葛吉麼,是在蒙古汗帳或宮殿中表演的專為可汗、尊臣等敬獻的音樂。

蒙古汗廷音樂俗稱“汗帳音樂”,蒙語稱“汗·斡耳朵奈”胡葛吉麼,是在蒙古汗帳或宮殿中表演的專為可汗、尊臣等敬獻的音樂。蒙古汗廷音樂盛行于蒙元時期,由樂聲、樂曲和舞蹈三部分組成,共有80多個曲目,有可汗頌、朝廷讚、宗教禮儀、民間諺語和哲理訓諭等內容。舞蹈包括“武舞”和“文舞”,具有剛勁、強悍、威猛之勢和輕柔、幽美、典雅之風。蒙古汗廷樂隊始建於太祖元年,盛行于元代,是在蒙古金帳殿前表演的音樂隊伍,主要在可汗繼位、諸王或外國來朝、冊封皇后、皇太子、眾臣封尊號以及郊廟禮成、眾臣朝賀、大饗(享)宗親時演出。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原文化館館長寶音烏力吉與蒙古汗廷音樂的結緣帶著幾分傳奇色彩。原來早在1984年,阿魯科爾沁旗文化館為《中國民族民間文藝整合志》的編纂開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普查工作,當時正在文化館圖書組工作的根丕廟五世雲增活佛,把自己保存的15首蒙古宮廷音樂交給了副館長烏·寶音烏力吉。據悉,1955年,根丕廟一個叫達瓦的喇嘛,將一部蒙古古代歌曲曲本獻給了五世雲增活佛。這個達瓦喇嘛老家在原哲裏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瓦的哥哥尼瑪也是根丕廟的喇嘛。尼瑪和達瓦的家人剛好是科爾沁左翼中旗貴族楊森扎布的隨從屬民。而偽滿洲國時期,楊森扎布曾經擔任溥儀皇帝皇宮內府大臣。這部石印的線裝毛頭紙的古樂曲本原本比較完整。文革中,根丕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混亂中曲本丟失,只殘留下了《吉慶篇》《吉祥師》《大合曲》和《牧馬歌》等15首歌曲,歌詞是蒙、漢、滿3種文字,配備有工尺譜及樂器配製、演奏方法説明等。

包裹裏裝著的,是一本殘缺不全的小冊子,三十二開大小,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寶音烏力吉經過反覆研究,認為小冊子記載的內容與音樂有關,因為他在裏面發現了自己熟悉的內容:牧馬歌。

經過後來多方的請教和求證,寶音烏力吉確定,這就是失傳已久的、用弓尺(che 三聲)法記譜的、最後在清朝宮廷使用的蒙古汗廷樂譜。寶音烏力吉説道:“老師給我們講蒙古史的時候講過,清朝皇帝們很喜歡蒙古汗廷音樂,他把蒙古汗廷音樂搬到皇宮裏面去了。”

如果説寶音烏力吉是發現蒙古汗廷樂譜的功臣,那麼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歷史音樂學家呼格吉勒圖,則是讓汗廷音樂復活的總設計師。1988年2月,呼格吉勒圖偶然在內蒙古日報上看到了寶音烏力吉在阿魯科爾沁旗發現蒙古汗廷音樂的消息,從那時起,呼格吉勒圖有了將汗廷音樂復原並搬上舞臺的想法,“從那個時候我就有這個想法,就是把汗廷音樂搬上舞臺,對我們搞音樂的人來説,音樂不是看的,你看不如聽。”

在以後的十多年裏,呼格吉勒圖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完成了相關的論文。2009年7月,呼格吉勒圖在阿魯科爾沁旗召開的“查幹浩特·林丹汗“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論文和搶救復原汗廷音樂的倡議。會上,國內外120多名專家學者確定了“蒙古汗廷音樂”是從汗國都城查幹浩特流入清代宮廷的事實。論證了此曲本的最早版本為蒙古族最後一代汗王林丹汗宮廷音樂。林丹汗的首府即現在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境內的查幹浩特古城遺址,如今已被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為研究蒙古汗廷音樂的重要基地。同時認定在阿魯科爾沁旗根培廟保存的《蒙古汗廷音樂》文本資料就是蒙古汗廷音樂原始版本,它確立了蒙古族傳統民間音樂、汗廷音樂、宗教音樂在阿旗的歷史地位和核心地位,填補了蒙古族汗廷音樂在蒙古汗廷文化研究領域裏的空白,也為蒙古汗廷文化開發,打造蒙古汗廷文化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在呼格吉勒圖的努力下,2010年11月26日,汗廷音樂搶救復原彙報演出暨論證會在呼和浩特舉行,初次亮相的汗廷音樂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呼格吉勒圖很激動,“我在後臺的時候第一個關注的就是觀眾的眼神,觀眾在看的時候確實全神貫注。”

2014年12月,《蒙古汗廷音樂》被列入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蒙古汗廷音樂已經在更大的舞臺上續寫著傳奇,展示著蒙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來源:蒙古文化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