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全市教育重大政策及實施成效

發佈時間:2018-08-02 13:41:23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以來,全市持續實施了一系列教育重大政策,不斷釋放教育改革紅利,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推動學前教育發展

2010年之前,通遼市學前教育發展滯後。全市有幼兒園126所,其中在農村牧區辦園的公辦園僅有1所。在園幼兒39544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39.2%。幼兒園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通遼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制定了《通遼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並把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做好三農三牧工作、推進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一項重要配套舉措來推進。同時市旗兩級政府積極調整支出結構,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先後投入9.1億元新(改、擴)建農村牧區公辦幼兒園376所。

全市通過召開學前教育建設工作調度會、學前工程專項督查、學前工程建設月通報制度等形式全面推進全市學前教育工程的建設速度。為切實減輕農牧民經濟負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全市蒙語授課學前兒童補助政策的實施意見》和《全市農村牧區學前三年免費教育的實施意見》,為廣大農牧民和蒙古語授課兒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招聘學前教師3463名。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幼兒園園長及教師進行培訓。先後邀請日本、蒙古國及國內外幼兒教育專家,作學前教育專題講座並作示範課。選派園長及骨幹教師赴北京、上海等發達省市進行學習培訓。截止目前,累計培訓園長、教師5300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基層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專業素質。            

全市先後出臺了《通遼市學前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通遼市幼兒園常規管理辦法及檢查評估體系》、《通遼市主城區民辦幼兒園設置標準(試行)》等文件,規範學前教育的發展環境。市教育局成立了學前教育科,專門負責全市學前教育工作的檢查、督促和指導。規範了幼兒園班額、收費管理。實行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分類定級制度。督促各幼兒園做好課程設置、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堅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和保姆式傾向。啟動實施“主城區自治區示範園與民辦園結對幫扶”機制和“縣域內學前教育聯盟”機制。同時規範管理民辦幼兒園。

通過幾年的努力,通遼市學前教育資源,特別是農村牧區學前教育資源顯著增加,各級各類幼兒園辦園水準不斷提高。與2010年相比,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55.84個百分點,幼兒園增加547所,在園幼兒增加48492人,幼兒園教職工增加6676人,專任教師增加4025人。新增自治區示範性幼兒園12所、新增市級示範幼兒園46所,新增市級一類幼兒園90所。

校安工程取得顯著成果

通遼市校安工程建設總面積293萬平方米,其中:加固112萬平方米、重建181萬平方米。規劃投入31億元。按照自治區相關要求,根據通遼市各旗縣市區實際情況,採取“3+4”模式分兩步進行推進:2009-2011年規劃總面積196.2萬平方米,佔總任務量的67%,規劃資金25.6億元,重點解決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舍;2012-2015年規劃總面積97萬平方米,佔總任務量的33%,規劃資金5.5億元。截止2015年,所有工程建設任務均已超額完成。

經過七年的建設,通遼市中小學校舍煥然一新,品質大幅度提高,校舍安全隱患基本消除,切實保障了廣大師生生命和財産安全,對於通遼市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到位

目前,通遼市建立了涵蓋學前到大學教育各個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具體包括:蒙古語授課學前兒童補助、義務教育學校“兩免兩補”(按照中央政策統一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之外,自治區另外將寄宿生住宿費補助擴大到城市義務教育學校,統一實施寄宿生住宿費補助政策)、高中階段資助(普通高中資助項目:“兩免一助”即:免學費、免教科書、對貧困家庭學生補助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資助項目:“兩免一助一補”即免學費、免教科書、助學金和住宿費補助)、大學階段資助(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新生資助政策、孤兒大學新生資助政策、對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補助交通費資助項目、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資助、通遼市建檔立卡家庭在校生就學補助)。

近五年來,全市累計受資助學生達504萬人次,受助資金總計48.3億元,確保了通遼市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入學並完成學業,沒有一個學生因貧而輟學。

三通兩平臺及智慧教育建設工程

按照智慧城市建設安排,為提高全市教育資訊化水準,通遼市實施了“三通兩平臺”及智慧教育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教育城域網建設、教育資源平臺建設、智慧教育應用建設、同頻互動系統建設、班班通系統建設、校園網建設等內容。項目總投資估算為12206.83萬元。

2016年10月,通遼市承辦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辦學水準現場推進會議。與會的自治區及各盟市領導,對通遼市在教育資訊化等方面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民族教育改革穩步發展

多年來,通遼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優先保障民族教育經費,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每年增幅都在6億元以上。學前教育一直是通遼民族教育的一塊短板。全市先後投入3.5億元,新建了134所公辦蒙古族幼兒園。與此同時,全面實施了民族學校標準化建設,並新建了42個教學點,大力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還先後實施了改擴建通遼蒙中,新建保康蒙中、扎魯特蒙一中、霍林郭勒蒙中等一系列工程,同時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載體,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班隊會、校園廣播站、專欄等多種途徑,不斷引導、教育廣大師生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

蒙古語授課初中高中已經全面實行蒙、漢、英三語教學,切實拓寬了蒙古語授課學生升學、就業、發展渠道。創建蒙古語授課學校“教育研究”年會。通過引進985、211院校研究生、免費師範生及公開招錄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方式,逐年補充新教師。實施“讀標準音、寫規範字三年行動計劃”,並按年度舉辦了師生讀寫比賽、全市蒙古語授課學生蒙古文聽寫電視大獎賽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師生應用母語的能力。

創建義務教育階段民族教育聯盟29個,開展“創建書香校園 好書伴我成長”主題讀書活動,市教育局出臺《通遼市民族學校管理辦法》,吹響了提升學校辦學水準的新號角。

2018年,在各盟市中率先與自治區教研室蒙古語授課課堂教學專家合作,引進適合蒙古語授課學校教育教學特點的課堂教學指導專家團隊和“四項課題”研究——小學語文“四過關”教學法課題,小學數學“三步教學法”課題,中學理科“情境探究建構圖式”教學法課題,中學文科“問題引領體驗式教學法”課題,引領、指導全市蒙古語授課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

全市將民族文化傳承工作與校本課程建設結合實施。2000年以來,將民族文化傳承項目由學校的特色項目在課外時間開展,轉變為校本課程,進課表,進課堂,有課時。目前,全市各個民族學校已建設了科爾沁刺繡、科爾沁民歌、科爾沁版畫、烏力格爾、四胡、馬頭琴、沙塔爾、搏克、蒙文書法、安代舞等20多門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課程,形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民族文化傳承體系。

校園足球改革穩步推進

制定出臺了《通遼市2014—2017年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行動計劃》、《通遼市校園足球發展十年規劃》、《通遼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競賽方案》、《通遼市校園足球學校評估認定辦法》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健全管理體制與工作機制,形成了市、旗縣校園足球領導小組統籌協調,171個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和74個自治區級足球特色校為基點的校園足球發展體系。

將校園足球場地建設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推進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風雨場館建設。同時,完善足球場館對外開放、資源共用機制,足球基礎設施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以校園足球聯賽為重點,精心設計和廣泛開展各學段有機銜接的小學、初中、高中及幼兒園足球趣味活動的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每年累計組織校園足球比賽近2000場次,參加校園足球的人數保持在30萬人次以上。近年來,通遼市還承辦了自治區“主席杯”校園足球小學聯賽、全區高中男子組室內五人制足球比賽暨全區高中組啦啦操錦標賽等賽事。每年組隊參加了全區“主席杯”及U13、U15、U17足球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僅2017年,就獲得冠軍3個、亞軍2個、季軍3個,有10名隊員榮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

以國家、自治區兩級校園足球特色校為骨幹,實施了校園足球“六個一工程”:即每所特色校上好每週1節足球課、至少有1名足球教練員、至少有1支校足球隊、每學期進行1次“校長杯”聯賽、每個月組織1次足球教研活動、每年組織1次校園足球文化節,有力地推進了校園足球的普及。同時,建立足球教師分級培訓機制,定期培訓足球教練員、裁判員、教師和管理人員,不斷提高足球師資的業務水準。

(來源:中國通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