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左後旗堅持把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在實施“三北”防護林、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中,注重發展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新路子。
發展生態産業增收。引導貧困農牧民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6萬畝,每年能多爭取到國家雙退雙還補貼680萬元。同時,通過種植大果榛子、錦繡海棠等林果和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優質牧草增加收入。有序有償流轉貧困農牧民土地用於規模造林,有效盤活林地資源,建設以五角楓、樟子松嫁接紅松、榛子、山杏為主的經濟林産業基地,增加貧困農牧民收入。同時,利用沙地資源大力發展花卉生産、灌草型飼草料、蒙中藥材、綠色有機農業等種植業, 打造鄉村美景、田園綜合體等, 讓周邊更多的貧困戶受益。
參與生態管護增收。把80萬株樹苗分配給430戶貧困戶進行撫育,管理2到3年後訂單回收,預計實現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近300名貧困農牧民參與全旗生態治理工程建設,年每人平均工資2萬元左右。同時,聘用310名貧困農牧民為護林員,每人每年工資1萬元,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發展生態旅遊增收。充分利用科爾沁沙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旅遊+扶貧”模式,帶動貧困農牧民增收。草甘沙漠旅遊區于2017年獲批國家級4星級房車自駕營基地,今年正在申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為貧困戶擔保貸款,21戶貧困戶以貸款入股的形式,每年可享受5000元以上的分紅。同時,安置周邊嘎查貧困戶在景區就近就業,戶均增收1.5——2 萬元。今年,著力打造了集草原、湖泊、雙合爾山、蒙古風情為一體的阿古拉“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主題小鎮,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遊業,努力使沙害變沙利、 黃沙變黃金。
(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