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9日訊(記者 王金梅) 5月27-29日,第三屆瀋陽皇寺(蓮花凈土實勝寺)抬佛節在莊嚴法號聲中如期舉行,作為這座昔日皇家寺廟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佛事,抬佛節已走過三百餘年曆史,見證了蒙古族、滿族、藏族草原民族三百餘年文化交往交流的歷史,也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習俗之一。
瀋陽皇寺抬佛節期間舉行巡遊活動
瀋陽皇寺抬佛節三天時間裏,舉行了迎請金佛儀式、瑪哈噶喇金剛法舞、繞寺巡遊等一系列活動。
遼寧省佛教協會原會長、瀋陽市長安寺住持、瀋陽市慈恩寺方丈照元長老出席,青海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青海文都寺第二十六任薩迦昆士座主、西寧宏覺寺住持、十世班禪大師因明佛學院院長噶爾哇•阿旺桑波和瀋陽皇寺住持滿都拉主法,祈願中華大地祥和昌盛,人民安居幸福。
據介紹,作為瀋陽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習俗之一,抬佛節源於清崇德三年(1638)瀋陽皇寺敕建完工後的四月十五日舉行的一場隆重盛會,後來延續了三百多年,承襲了藏地抬強巴佛(即漢傳佛教的彌勒佛)的精旨要義,與當地傳統文化相融合,有祈願祥和美好之意。抬佛節于2016年恢復,受到廣大市民歡迎,並吸引了國內外很多遊客參與活動,觀看盛況。
抬佛節盛況
西元1638年,清太宗皇太極下令敕建的瀋陽皇寺完工,寺內供奉著元代國師八思巴法王耗費黃金一千兩鑄成的瑪哈噶喇金佛聖像。皇太極攜公卿家眷親往禮佛,法會經由請旨、接佛、開光、演禮、跳金剛法舞、轉寺、送佛的次第,盛大圓滿。從此,每逢農曆四月十五,東三省最高的行政官員,都要受皇帝欽派,前往皇寺恭代皇帝向瑪哈噶喇金佛拈香祈福。凡來沈城上任、定居、做生意的達官顯貴也會先來拜金佛以求官運亨通、降福納祥、財源廣進。
1931年,愛國高僧九世班禪赴皇寺駐錫六載,使瑪哈噶喇金佛更加吉祥增勝;1946年金佛神秘失蹤,成為歷史迷案。
2016年,在金佛丟失70年後,瀋陽皇寺在佛教信眾襄助下,按照歷史原樣重塑了瑪哈噶喇金佛。金佛重六十四斤二兩,高約40釐米,兩腿呈半蹲狀,雙臂交叉于前胸,腳踏邪魔。右手操一月牙斧,左手執一葛喇巴,胸前置一降魔杵,兩眼怒目圓睜,令人望而生畏。瑪哈噶喇金佛重塑後,按照當年八思巴將金佛呈現給忽必烈的過程,瀋陽皇寺為這尊薩迦派最大的怙法本尊、元明清三朝皇家護國神護法神瑪哈噶喇金佛聖像,先到青海循化縣文都大寺,再取道拉薩,最終,在八思巴帝師建造的西藏日喀則薩迦寺為金佛裝藏、開光。
瀋陽皇寺護法樓
瀋陽皇寺是清朝在關外所建的第一座皇家寺廟,後金汗國天聰八年(西元1634年),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征服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林丹汗敗走大草灘,墨爾根喇嘛攜蒙古至寶瑪哈噶喇金佛和金字大藏經前往盛京(今瀋陽),金佛以白駱駝馱載,行至盛京西郊三里老槐樹下時,白駝溘逝,墨爾根喇嘛認為此處為“生根”之所,遂奏請建立瑪哈噶喇佛樓,皇太極亦認為“有護法不可無大聖,有大聖不可無護法”,遂敕建護法樓以為供祀。瑪哈噶喇的金身造像高約40公分,重32.25公斤,呈蹲坐姿態,足下踏伏魔障。瑪哈噶喇一面三目,面孔忿怒,鬃發上豎,呈火焰狀,以五髑髏冠為頭飾,雙臂橫擔降魔杵,右手持鉞刃,左手持髑髏碗,寓以堅定智慧戡破一切染污,腰下徵裙配挂髑髏飾物使金佛倍顯神聖威嚴,是故遊牧漁獵民族將瑪哈噶喇視作彰顯浩大軍威之戰神。
瑪哈噶喇(梵語:Mahakala)即怙主大黑天,有二臂、六臂、四臂及白身等多種化現而為藏傳佛教所倚重,一般來説格魯道場往往依止六臂瑪哈噶喇,而薩迦派則奉二臂瑪哈噶喇為怙主。瀋陽皇寺的護法樓中,供置有二臂紅棒瑪哈噶喇金身造像。二臂紅棒瑪哈噶喇,也稱寶帳怙主,寶帳怙主為大日如來化身,具不可思議功德威力,坊間口耳相傳之中,也有將瑪哈噶喇視為觀世音菩薩之忿怒相。
抬佛節現場
瀋陽皇寺是清朝關外地位最高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但護法樓裏供奉的瑪哈噶喇金佛則屬於薩迦派傳承,這在佛教史上,是一段珍奇的因緣,也是蒙滿藏各民族交流融合、共築中華歷史的文化遺存和歷史見證。
歷經了三百餘年時光流逝,瑪哈噶喇金佛在僧伽信眾祝讚禮拜下,端坐于皇寺的護法樓內。抬佛節是瀋陽皇寺遵循祖制,匯納民俗,承續悲願,恒順眾生的盛會,更是盛世下古剎梵宮的莊嚴寫照。
(攝影:馬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