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青年:讓科爾沁重歸青青草原

發佈時間:2018-05-19 19:52:00丨來源:中國青年報丨作者:郭艷麗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吉林省通榆縣同發鄉新合屯地處中國四大沙地中面積最大的科爾沁沙地東部邊緣。不知不覺,萬曉白與這片沙化草原打交道已有10多個年頭。如今她的辦公室外是一片野生黃榆林,滿眼綠色撞入眼簾。

10多年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沙地防沙治沙的志願者們開始種植防沙作物。視覺中國供圖

編者按

“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道出了奮鬥之於幸福的意義,也道出了奮鬥的青春最幸福。

春節返鄉期間,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就在尋找這樣的“奮鬥青年”和幸福人生。我們來到田間地頭、基層一線,聚焦“強國一代”。90後男助産士張衛兵從一名屢被拒絕的新人轉變為備受認可的“小暖男”;返鄉創業大學生郭俊俊在羊糞裏摸出“金豆豆”;大學生田歡甘當小鐵匠,努力把老祖宗的手藝傳承創新……不同的青春故事、不同的人生體驗,卻因為奮鬥有著相同閃光的生命底色。本版“奮鬥的青春最幸福”記錄了5位青年的奮鬥故事,我們看到,立足青春,立足崗位,立足基層,創新創業,擔當起使命與責任,才能讓人生路越走越寬,生活越來越美好。

------------------------------------------------

“今年的春節真在春天裏了,草原上沒有風、沒有雪,寧靜祥和……”臘月廿八一早,萬曉白拍下草原迎接新春的模樣:藍天白雲,風車矗立,大片成功越冬的草木穩穩地把根紮在地下。

吉林省通榆縣同發鄉新合屯,地處中國四大沙地中面積最大的科爾沁沙地東部邊緣。不知不覺,萬曉白與這片沙化草原打交道已有10多個年頭。

“2003年時,從灶臺到炕頭到處都是一層細沙,房門經常被飛沙封死……”直到今天,萬曉白仍對當年的沙塵暴記憶猶新。2005年,在“治沙像自殺”的那幾年,萬曉白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帶著丈夫和女兒從寧波來到新合屯,一心投入到科爾沁的生態修復工作中。

“這不過是追隨父親的腳步,順理成章。”説起當年有些瘋狂的決定,萬曉白顯得很淡然。

萬曉白的父親萬平,是科爾沁沙地生態示範區的民間治沙第一人。1999年,當他發現科爾沁齊腰深的草都不見了蹤影,流動沙丘隨處可見時,毅然辭掉工程師的工作,開始了治沙之路。

“那會兒都是先種幾圈沙棘,防風固沙,裏面再種快楊。”當時正讀大學的萬曉白,每到假期都過來幫助父親。後來,一批大學生志願者也加入了。

“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扛鐵鍬,一人抱樹苗,栽上苗後再蹦蹦,踩實。”5月的沙塵暴最為肆虐,每天在漫天黃沙裏種樹,收工時,臉都吹成了黑的,腳底像踩棉花。

但這僅是第一步,要保樹苗存活,還得大量澆水。兩萬棵楊樹澆透一遍水,大概需要兩個月,每年要澆4次。那幾年,萬曉白的假期幾乎都在澆水中度過。然而,在水位低的地方,楊樹大片大片死去。年復一年,收效甚微。

“很快,父親帶的30多萬元積蓄就花完了,不得不四處借錢。”為獲得更多志願者和資金的支援,2006年,父女倆成立了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並開始嘗試通過小額捐助來減輕資金壓力。

在曆盡艱辛種樹的同時,萬曉白髮現,在那些無暇顧及的沙地上,零零星星的草和灌木等原生植被竟然悄悄地破沙而出。萬曉白恍然大悟:原來草原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

“科爾沁的‘前生’是草原,並不是森林。”這塊沙化草原那麼抗拒快楊,卻又頑強地生出了草和灌木。“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尊重自然規律,恢復草原上的原有物種,才是真正的生態修復”。

萬曉白意識到,之前大家都走了彎路。流行的“植樹綠化”觀念,在不同地貌並不通用,生態修復要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

“從廣義上來説,生態修復不僅是做‘地’的事,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從生態區域周邊的鄉村生態經濟、生態社區,改變人們“綠化就是植樹”的觀念,帶動周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恢復生態。

於是,萬曉白和志願者們根據新的方針,為新生的原生植被度過四季艱難“護航”,他們修建圍欄、勘測改良沙地、檢測土質,記錄各種植物數據。

2010年,沙地草原的原生植被覆蓋達到了95%,回歸的野生動植物達到310余種。

綠色的方塊逐年擴大,現在的生態修復示範區已經擴展到5塊,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近萬名志願者在萬曉白和父親的帶動下,先後參與到科爾沁生態修復工作當中。

李亞楠,一位80後女孩,自嫁到新合屯,就成了萬曉白父女的鐵桿追隨者。2017年,她拿出自己的一塊地加入生態示範區,不耕不牧。到了秋天,這塊沙地已有了薄薄的綠意。

近幾年,萬曉白還在探索可持續農業發展。用恢復的草原邀請沙區居民養草原雞,放牛,以置換他們的坨子(荒漠)耕地,撂荒養護;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環境教育,並參與到養老、扶貧、助學等公共事務中,擴大協會的認知度;引導當地農民種植有機農作物,一部分回饋給志願者和捐贈者,一部分在網路上銷售獲得收益,增加農民收入,以促使農民“退耕還草”。

2018年1月15日,對萬曉白來説,非常特別。38歲生日這天,她當選為吉林省人大代表。“協助政府做環境改善的推動者,這是我的理想,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同時,她感受到,國家對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視前所未有。“這兩年,由中央環保督察組牽頭,自上而下,對違法破壞生態的現象進行督察,已經接二連三打了若干場攻堅戰。”作為生態保護公益機構的一分子,萬曉白覺得很受鼓舞。

如今,萬曉白的辦公室外是一片野生黃榆林。每到夏日,窗外鳥鳴啾啾。推開門,微風拂面、草香撲鼻,滿眼的綠色撞入眼簾。“這才是草原應有的樣子!”萬曉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