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查幹淖爾湖畔飛來大批遷徙候鳥,經現場鳥類專家測定,本次遷徙候鳥數量達兩萬隻以上,其中不乏遺鷗、白枕鶴、丹頂鶴等珍稀鳥類。據當地居民説,大量的遷徙候鳥在該地同時出現,這樣的景象已經多年不見了。
兩萬多只遷徙鳥類在查幹淖爾湖休息
北京觀鳥會前會長付建平和著名鳥類攝影家高景欣等人于4月8日前來查幹淖爾湖進行鳥類調查,經過近四天的環湖觀察,共記錄到水鳥2萬餘只,其中大、小天鵝共4000隻左右,鴻雁、灰雁、豆雁約3500隻,翹鼻麻鴨約4000隻,赤麻鴨約1500隻,綠頭鴨、赤膀鴨、綠翅鴨、針尾鴨、羅紋鴨、赤頸鴨等野生鳥類密密麻麻地棲息在剛剛有水的大湖裏,在不停地採食植物。以水生動物為主要食物的鵲鴨、鳳頭潛鴨、紅頭潛鴨、普通鸕鶿、銀鷗、紅嘴鷗等則在小湖中補充能量。
白枕鶴
白腰杓鷸
黑尾塍鷸
白琵鷺
小天鵝
白尾鷂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遷徙的鳥類中,有13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在4月9日的調查中記錄到9隻中國大陸少見的細嘴鷗,還有屬於食物鏈頂端的猛禽黑耳鳶2隻,白腹鷂1隻。
遺鷗
據從事環境研究和保護工作的志願人士鄭先生描述,在大淖爾湖盆周邊種植有大面積的鹼蓬,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著鴨雁群紛紛降臨。這次遷徙來此的鳥類大部分都分佈在大淖爾300米寬、5000米長的水面上,在這裡爭食、嬉戲,歡樂的鳴叫聲響徹湖盆上空,場面十分壯觀。
近年來,阿巴嘎旗在保護野生動物植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推出多種舉措開展野生動物植物保護行動,特別是在春秋兩季候鳥遷徙期,定點在候鳥遷徙經停和棲息之地劃定區域予以重點檢測、跟蹤和保護,同時提前、週密地做好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使候鳥遷徙沿途地區的牧民、居民充分了解野生動物植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極大地提升了本地區有效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力度。(攝影:高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