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節來臨的時候,很多人家都蒸寒燕、捏面人,迎接萬物復蘇的習俗。寒燕兒是用白麵捏成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飛鳥或十二生肖形象,因為鳥兒主要以燕子為主,就叫“寒燕”。面人也稱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中國民間工藝品,作為民間藝術已有2000多年曆史。
4月2日上午,今年39歲的閆紅燕正在家裏做寒燕、捏面人。閆紅燕是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人,和林格爾捏面人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母親,名叫姜果綠,是十里八村有名的面塑高手,我的姥姥在世時也是捏面人的能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相傳,我們家五代人都會捏面人做面塑”,閆紅燕介紹,幾年前她的職業還是一名面點師,因為有著面點師的工作經歷,她在與母親學習捏面人時感覺容易很多,但是捏面人可是個細活兒,處處都得認真。為了捏好面人,有基礎的閆紅燕還是先從和面學起。
“捏面人所需的面泥以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顏料、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處理,製成各色柔軟麵糰。這和面看似簡單,其實裏面的學問可大了:水加得太少,麵糰過幹,粘性過小;水加得太多,麵糰又軟了,不容易往上刻東西。”閆紅燕介紹。隨著她捏面人的技藝越來越成熟了,她開始受邀參加一些民俗展示活動。
作為和林格爾捏面人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閆紅燕除了自己喜愛面塑外,還一直琢磨著讓更多的年輕人學會這門手藝。為了更好地傳播這項文化,閆紅燕和她的母親姜果綠做了很多工作。
2012年在家人的支援下,閆紅燕跟隨母親姜果綠自籌資金建成了下喇嘛蓋綠果果文化大院。大院有圖書閱覽室、棋牌室、遠端教育接收室、文藝活動室、民間藝術室和宣傳欄等。文藝活動室佈置的有舞臺、音響、燈光、電教設備等供鄉親們自排自演文藝活動和學習種殖養殖新技術。文化大院的文藝團隊在各種節日及重大紀念日期間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為村民提供文藝表演、書法繪畫、剪紙、泥塑、捏面人、運動健身等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這所文化大院建立非遺傳習所,這也是呼和浩特地區第一個以民間個人身份申報的非遺項目傳習所。在這間文化大院裏,閆紅燕母女向更多人傳授和林格爾捏面人的傳統技藝。
閆紅燕説:“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捏面人這種傳統手工藝術,希望和林格爾捏面人非物質文化遺産走出家族、走向社會,將來更好地傳承下去。”
(原標題:清明時節蒸寒燕捏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