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古拙浪漫的和林格爾剪紙《牧羊圖》

2018-03-29 11:17:19 | 來源: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劉建祿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內蒙古和林格爾剪紙多反映遊牧生活,具有古拙浪漫、質樸奔放、熱情率真的藝術風格。此幅剪紙作品造型古樸厚重,線條圓而不滑,風格老辣、遒勁,拙中見巧,顯現出典雅沉穩之氣。

新年伊始,中國郵政發行一套4枚《中國剪紙(一)》特種郵票(志號:2018-3),面值均為1.20元,其中第二枚是《內蒙古和林格爾·牧羊圖》。郵票左上方文字介紹道:“內蒙古和林格爾剪紙多反映遊牧生活,具有古拙浪漫、質樸奔放、熱情率真的藝術風格。此幅剪紙作品造型古樸厚重,線條圓而不滑,風格老辣、遒勁,拙中見巧,顯現出典雅沉穩之氣。”這套新郵的另三幅作品是《河北蔚縣·蘆花蕩》《陜西旬邑·江娃拉馬梅香騎馬》《山西新絳·小別母》,這3個地方的剪紙和入選作品也都各具風格特色。

《牧羊圖》原作者張花女 (1903-2004)從八九歲學習剪紙,1918年出嫁到和林格爾縣董家營鄉曹老八夭村,在繁重的農耕勞作之餘,開始了她的剪紙生涯,直到她去世之日,也不肯放下心愛的剪刀。她的剪紙大多以陰刻為主,物象造型簡約誇張,內部裝飾簡明扼要,極具傳神氣質,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北方長城地帶中原文化和遊牧文化融合滲透的人文歷史。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永久收藏了張花女老人的事跡和資料,中國美術館也收藏了她的11幅作品。《牧羊圖》是張花女95歲以後創作的作品,反映了牧人自在灑脫的放牧場景,帶有濃郁的田園牧歌風情,散發著泥土的芳香氣息,表達了草原人民質樸奔放、熱情坦誠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真切熱愛。

和林格爾剪紙是我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之一。和林格爾縣位於土默川平原中南部,地處黃河流域向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東南以明長城與山西為界,著名“走西口”中的西口,指的就是和林格爾與山西右玉交界的殺虎口。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古代遊牧民族在這裡開剪紙藝術之先河,北魏民歌《木蘭詩》中的“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説明當時已流行剪紙和女性用黃色剪紙貼面貼額的化粧方式。和林格爾民間剪紙藝術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經過代代薪火相傳融合發展而走向成熟普及。全縣上至耄耋古稀老嫗,下至少女少婦,大部分都會剪紙,從熱鬧縣城到偏遠山村,幾乎家家能剪善刻。剪紙題材既有龍、鳳、荷花,萬字、壽字等中華民族傳統圖案,又有民族和睦、放牧耕作、捕魚狩獵等民族地域獨特風情。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粗獷豪放中透著精巧,厚重深沉中蘊藏著靈動,充分展示出北方人淳樸、率直的性格特徵,被譽為“農耕與草原圖騰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和林格爾剪紙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金獎、特等獎、一等獎,其中包括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和內蒙古藝術創作最高獎“薩日納獎”。2003年3月和林格爾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剪紙)”,2008年6月和林格爾剪紙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名錄。2014年《中國民間剪紙整合·和林格爾卷》出版,為縣級區域單獨立卷,在這套叢書中是少見的。該書在數十年深入田野農牧戶的基礎上歷時十載完成,可謂真正的“十年磨一劍”,多角度、多空間、多層次地反映和林格爾剪紙,並有近200位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剪紙傳承人小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第一部剪紙專項整合,填補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的一項空白,被學界譽為“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碼庫”。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是設計考究的藝術品。在全國難以勝數的剪紙佳作中,《牧羊圖》能夠選入國家郵票,實屬不易,可喜可賀。相信隨著《中國剪紙(一)》特種郵票的發行,和林格爾剪紙的美名會更加廣泛傳播,會有更多更好的剪紙精品問世!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