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宣傳報道綠色發展方式,促進草原生態保護,中國網聯合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推出大型報道專題“走向草原生態文明新時代——十九大報告解讀系列巡訪”。
就“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現狀、問題和建議,以及草原生態保護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等話題,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
于康震説,草是地球的皮膚,中國要美,草原必須美。草原的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無可替代。要遵循新思想,落實新任務,開啟新時代草原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願十九大新時代春風,把草原大地吹得更綠!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攝影:中國網記者 姜壹平)
“草是地球的皮膚,中國要美,草原必須美”
中國網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草”納入統籌治理的生命共同體體系,您如何理解這對於保護建設好草原的意義?
于康震:草是地球的皮膚。中國要美,草原必須美。據全國草地資源調查,我國草原面積近60億畝,約佔國土面積的40%。草原的主要分佈區是我國生態環境的脆弱敏感區、國家生態安全的薄弱區,處於我國北方沙塵的上風口、主要江河的發源地,草原的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無可替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並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這些新思想和新任務,開啟了新時代我國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
“四項舉措,使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中國網記者:黨的十八大的以來,我國草原工作有哪些探索和成果?
于康震:草原是我國陸地上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加強草原保護建設,事關國家生態安全、邊疆穩定和農牧民生産生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草原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草原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草原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援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草原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以下四方面的努力,使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一是草原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深入推進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自2011年起,在13個主要草原牧區省份組織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調動廣大牧民群眾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16年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補獎政策,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內容進一步優化。截至目前,中央財政草原補獎資金投入超過1200億元,實施草原禁牧面積12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6億畝。組織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岩溶地區石漠化草地治理等五大工程,重點治理陡坡耕地、退化沙化草原、已墾撂荒草地和石漠化草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70多億元,完成草原治理任務超過10億畝。同時,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初步建立了部、省、市、縣四級聯通的草原防火應急指揮平臺,極高和高草原火險區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站建設率由40%提高到70%,防火物資裝備水準大幅提升。
二是推進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遵照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涉及所有自然資源領域、實現全覆蓋的要求,農業部集中各方力量,加快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印發了《推進草原保護制度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路線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編制出臺了《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等多項改革文件,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草原資源承載力監測、自然資産負債表編制等多項改革試點,制定發佈了《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納入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生態文明建設重大目標任務,也是對省級黨委和政府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三是著力促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2014年10月,汪洋副總理聽取農業部草原工作專題彙報,總結凝練出“草牧業”的概念,明確發展思路和重點。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要加快發展草牧業”。圍繞中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農業部啟動了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重點進行糧改飼、種養結合、金融服務支撐等試點示範,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草牧業發展模式。同時,結合“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等工程項目,在全國範圍內加快推進草牧業發展,加快構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牧區各地按照“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飼圈養、依靠科技,加快出欄、保障供給”的思路,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加快轉變生産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2016年,13個草原牧區省區牛、羊肉産量分別達到420.4萬噸和317.26萬噸,比2010年分別增加11.2%和15.7%,為保障畜産品市場供給和農牧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是著力推進依法治草。2012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草原資源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公佈施行,草原法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草原法》與《刑法》的有效銜接,從根本上扭轉了“破壞草原無罪”“查處量刑無據”的局面。積極推進《草原法》修訂工作,加快《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立法進程。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修訂了《草種管理辦法》和《草原徵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辦法》。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由1部法律、1部司法解釋、1部行政法規、13部省級地方性法規、5部農業部規章和10余部地方政府規章組成的草原法律法規體系。與此同時,我國草原執法監督工作也邁上新臺階,草原執法監督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立案查處各類草原違法案件7萬餘起,草原違法案件立案率、結案率均超過95%,共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千余起,對破壞草原的違法犯罪行為産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總的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草原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全國牧草種植生産穩中有升,保留種草面積超過3億畝。2017年草原監測結果顯示,2017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同比增加0.7個百分點,天然草原年鮮草總産量同比增加2.5個百分點,連續7年保持在10億噸。這是來之不易的成績,為實現到2020年達到56%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攝影:中國網記者 姜壹平)
“草原生態系統建設處於不進則退爬坡過坎階段,任務依然艱巨”
中國網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草原工作還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
于康震:總的看,雖然近年來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整體仍較脆弱,處在不進則退的爬坡過坎階段,草原生態安全仍是國家生態安全的薄弱環節。草原工作猶如逆水行舟、滾石上山,制約草原工作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鞏固和完善草原生態環境品質和效益的任務依然艱巨。
一些地方在草原上亂開濫墾、違法違規開礦、隨意擠佔草原修建廠房和旅遊點現象突出。2016年全國各類草原違法案件破壞草原面積13.74萬畝。其中,非法徵佔用草原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些大型採礦項目,徵佔用草原面積大,對草原生態系統破壞嚴重。從牧區生産經營體系看,一些高寒易災牧區,牲畜“夏飽、秋肥、冬瘦、春亡”的怪圈仍未根本打破。産業化水準不高,草牧業龍頭企業少,現有的企業和合作社輻射帶動能力不足,牧民增産增收難。
另外,草原監督管理能力亟待加強。草原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較為薄弱,機構小、人員少,全國共有草原執法人員還不到1萬人,每人平均監管近70萬畝草原,與草原重要的生態地位和作用不相匹配,難以適應當前繁重的草原監督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能力方面,目前尚未建立草原調查統計制度,實際工作中仍沿用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次全國草地資源調查數據,已不能滿足開展精準化管理的實際需要。落實中央部署,回應群眾期盼,保護草原生態,必須重點解決這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草原工作重點要從五方面發力,形成人草畜和諧發展新格局”
中國網記者: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草原工作重點要從哪些方面發力?
于康震:黨的十九大作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部署,草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面上治理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自然修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深入推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措施,實施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治理退化沙化草原,加快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人草畜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初秋的青海金銀灘草原(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一是落實草原改革任務。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進草原保護制度建設,緊緊圍繞“源頭保護、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構建制度體系,加強資産産權、用途管制、監測評價、生態紅線、生態補償、生態損害賠償與責任追究等關鍵制度研究。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組織實施《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十三五”規劃》和《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確保2020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的目標如期完成。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規範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是加強草原資源精細化管理。組織開展新一輪草原資源清查,全面摸清草原面積、類型、品質、利用現狀等。指導督促京津冀區域及全國268個牧區半牧區縣等重點地區2018年上半年完成清查,其他地區在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清查,為草原改革任務落地提供堅實基礎。整合建立草原大數據中心,加強草原數據採集、資源管理、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綜合執法等資訊平臺建設,全面提升草原資訊化管理水準。
“大美草原守護行動”啟動儀式現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三是強化草原法制建設。配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研究完善草原生態文明關鍵制度、草原徵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草原執法監督和法律責任等方面的規定,解決現有草原違法案件處罰依據不充分、處罰偏輕等問題。推進《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立法步伐,依法嚴格劃定基本草原,確保面積不減少、品質不下降、用途不改變。組織開展“大美草原守護行動”,嚴格草原徵佔審核審批,嚴控草原非牧使用,嚴厲查處和打擊破壞草原資源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大草原違法案件查處曝光力度。強化草原監理體系和村級草原管護員隊伍建設,充實人員,改善裝備,提升能力。
四是實施好強牧惠牧政策。加大對草牧業轉型升級支援力度,綜合考量草原面積、牧草産量和牛羊肉價格等因素,穩定和完善草原補獎政策,在保護草原的同時,提高牧民政策性收入。繼續實施好退牧還草等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重大工程項目,加大草原修復力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完善落實補助政策。指導各地根據草原植被恢復情況,合理調整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範圍和面積,確保禁牧封育成效,有序實現草原休養生息。進一步加強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監管。
五是推進現代草牧業發展。落實全國牛羊肉生産發展規劃,加強牧區養殖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人工種草和節水灌溉飼草料地,繁育推廣牛羊良種,強化基礎母畜飼養擴繁,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發展適度規模的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培育現代草原畜牧業新型生産經營主體,提升産、加、銷一體化程度,促進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利益合理分配,實現産業發展和牧民增收雙贏。繼續轉變生産經營方式,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支援發展草原生態旅遊等綠色産業,設置草原管護公益性崗位,探索建立草原地區牧民參與礦藏開發的利益共用機制,不斷拓寬牧民的轉産就業渠道,減輕對傳統草原畜牧業的過度依賴。
中國網記者:對“走向草原生態文明新時代”有什麼樣願景和期待?
于康震:願十九大新時代春風,把草原大地吹得更綠!
蜿蜒俊美的呼倫貝爾草原莫日格勒河(攝影:中國網草原頻道特約攝影師 趙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