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嘉木樣·圖布丹:行至凈土處,坐看情起時

2017-01-04 11:05:36 | 來源:中華佛文化網 | 作者:王金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他是內蒙古草原庫布其沙漠一個貧苦牧民家的孩子;他是七歲皈依佛門、九十一歲仍在傳法,精通蒙、藏、梵三語的高僧;他曾是京城最高規格藏傳佛教寺院的堪布,無限榮光加身,卻用一雙慈愛之手遍撫垂髫鮐背、山農野叟……

他是內蒙古草原庫布其沙漠一個貧苦牧民家的孩子;他是七歲皈依佛門、九十一歲仍在傳法,精通蒙、藏、梵三語的高僧;他曾是京城最高規格藏傳佛教寺院的堪布,無限榮光加身,卻用一雙慈愛之手遍撫垂髫鮐背、山農野叟……他是很多人認識的草原佛學大師嘉木樣·圖布丹,90餘年光陰裏,足跡踏遍祖國南北大地,為了踐行佛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輝煌理想;他是很多人不熟知的溫和老者,默默承載著佛教文化代代相傳的使命。

北京雍和宮名譽住持、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嘉木樣·圖布丹(攝影:Apple燕子)_副本.jpg

北京雍和宮名譽住持、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嘉木樣·圖布丹

精通蒙藏梵三語的“佛學博士”

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的庫布其沙漠,據傳曾是成吉思汗麾下一個造車部落的駐牧之地(“庫布其”為蒙古語,意為“弓上的弦”)。藏傳佛教于13世紀後期傳入內蒙古之後,曾經在此盛極一時,佛教對蒙古民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領域都産生了重大影響,也在蒙古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留下深深烙印。

嘉木樣·圖布丹為中華佛文化網書寫寄語“吉祥如意”(藏語)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為中華佛文化網書寫寄語“吉祥如意”(藏語)

1925年農曆7月17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克昭盟杭錦旗,一戶貧苦牧民家裏,一位叫吉仁太的蒙古男孩兒降生(蒙古語,意為“祖父年屆六十歲而得其孫”)。吉仁太周歲時“抓周”取物,從琳瑯滿目的糖果、布帛、銀錢等各式擺物中獨獨抓取了經書,被親友視為“極有佛緣的孩子”。吉仁太七歲時,父母擇了良辰吉日,將他送往菩提濟度寺出家,取法名——嘉木樣·圖布丹,至此脫離凡塵,開啟了佛緣之路。

圖布丹生逢亂世,早年的學習生涯並不平靜,1940年抗日戰爭期間,菩提濟度寺連同圖布丹的師父都在一場炮火中被炸亡。年方十五的圖布丹與師兄弟一行七人連走七十三天,抵達思慕已久的學佛聖地青海塔爾寺,開始了更為系統、也更為艱苦的佛法修行。

青海塔爾寺,嘉木樣·圖布丹在此學佛15年獲格西學位_副本.jpg

青海塔爾寺,嘉木樣·圖布丹在此學佛獲格西學位

草原民族性格裏特有的堅韌不拔、不畏艱苦,與自身資質的聰穎,讓圖布丹先後順利通過了塔爾寺十三個佛學學級中的十二個,達到“格西”學位(格西,藏語“格維西年”的簡稱,意譯為“善知識”,藏傳佛教界學位學銜的泛稱,它是在僧眾中通過立論答辯佛教經典考取的學位名號,類似于博士)。因歷史原因,圖布丹在塔爾寺的學習生涯于1958年被迫中斷,“考取塔爾寺的最高學位”的心願因此終未實現,成為他畢生之憾。

1958-1978年這一段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也是宗教事業的特殊時期。“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寺院被拆毀,宗教活動被禁止,僧人被迫還俗。圖布丹不得不離開寺院,到基層勞動,經歷了不同於寺院“青燈古佛”的另一番人生修行。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以後,1981年初,閉門多年的雍和宮作為北京最高規格的藏傳佛教寺院重新開放,時年已五十七歲的圖布丹受邀來到雍和宮擔任經師。

北京雍和宮,嘉木樣·圖布丹在這裡奉獻了後半生的時光_副本.jpg

北京雍和宮,嘉木樣·圖布丹在這裡奉獻了後半生的時光

從此,圖布丹“涅槃”重生,回到了人生最初的夙願佛緣之路。多年後,面對記者的採訪,圖布丹還這樣描述當時的感受:“是黨和政府好的宗教政策,讓我重新回到了寺院生活,國家鼎盛,宗教才能興盛,出家人心裝‘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使命,方不負佛陀教誨。”

2014年9月,年屆90的嘉木樣·圖布丹帶領僧眾遠赴蒙古國交流_副本.jpg

2014年9月,年屆90的嘉木樣·圖布丹帶領僧眾遠赴蒙古國交流

圖布丹重新回到寺院之後,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敬業精神開始教育新一代學僧,使佛教事業薪火相傳。1987年9月1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正式開學,標誌著藏傳佛教培養活佛的教育由經院式教學改變為現代化教學,從蒙藏地區各大寺聘請德高望重的高僧、活佛為學員傳授顯密經論,學員大多數是蒙藏地區各大小寺院的轉世活佛和少數青年學僧。成立初期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藏文老師較多,而蒙古文老師只有圖布丹和內蒙古阿拉善的夏仲活佛兩位,圖布丹兢兢業業,時刻不敢倦怠,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敬業精神培育了一代代學僧,並引導他們愛國愛教、以戒為師、適應時代。

嘉木樣·圖布丹通曉蒙古文和藏文,並有較好的梵文基礎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通曉蒙古文和藏文,並有較好的梵文基礎

圖布丹擔任教師教育學僧期間,還要代表雍和宮參與各種佛事活動,在繁忙工作的間隙,圖布丹孜孜不倦研習佛經,成為精通蒙、藏、梵三語的佛界高僧,並與人合作校注出版《智慧之源》、校對出版佛學《四部醫典》,編著《菩薩門經》等多部著作。

深入民間的平易高僧

嘉木樣·圖布丹深入各地弘法,深受信眾擁護愛戴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深入各地弘法,深受信眾擁護愛戴

雍和宮依舊被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包圍得水泄不通,而圖布丹所居住的一隅卻靜謐清幽。“以戒為師”四個大字,嚮往來信眾傳遞著佛陀教誨,更像是為圖布丹作的精闢注解。如今已九十一歲高齡的圖布丹就住在院落正房東側,一日二餐過午不食,清茶淡飯。雖然身體日漸虛弱,眼神也日漸模糊,走路要靠徒弟攙扶,圖布丹仍然堅持每日誦經,並在固定時間裏接待來訪信眾,以一顆平等慈悲之心應時應機開示,以一雙慈愛之手遍撫垂髫鮐背、山農野叟,往來者不分高低貴賤、貧窮富有,甚至大多數並不相識,但圖布丹總會盡力讓每一個遠道而來的信眾,帶著滿滿的溫暖情和歡喜心離開。

嘉木樣·圖布丹主持法會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主持法會

多年來,為滿足更多地方、更多信眾的信仰需求,圖布丹一直堅持每年固定時間去外地做法事。他不顧舟車勞頓、長途跋涉,在幾十年來的寒來暑往中,成為了被眾多信眾“認識”、“見過”的深入民間的,最平易近人的佛界高僧。

90歲高齡的嘉木樣·圖布丹四處弘法、舟車勞頓中偶顯倦容_副本.jpg

90歲高齡的嘉木樣·圖布丹四處弘法、舟車勞頓中偶顯倦容

雍和宮裏“最有錢的窮喇嘛”

圖布丹心願宏大卻一生清儉,堅持以“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的精神啟迪人心、凈化社會,以出世之身做入世之事,堅持將全部收入用以支援各項公益事業。他常説的一句話:“出家人的錢來自社會善緣,無權據為己有,應該十方來、十方去。”因此,圖布丹也是雍和宮裏赫赫有名的“最有錢的窮喇嘛”。

2016年7月,嘉木樣·圖布丹在錫林浩特西烏旗弘法_副本.jpg

2016年7月,嘉木樣·圖布丹在錫林浩特西烏旗弘法

2006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沙日特莫圖廟(菩提濟度寺)重建竣工。在沙日特莫圖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揭牌儀式上,數萬名佛教信徒慕名前來瞻仰禮拜,盛況空前。沙日特莫圖廟始建於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座被列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廟宇,也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廟。

嘉木樣·圖布丹歷20年主持修繕家鄉的沙日特莫圖廟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在自己歷20年主持修繕的沙日特莫圖廟內參觀

圖布丹,這位一生曲折跌宕、閱盡世事的超脫老人露出久違的欣慰微笑。為了回報國家和社會對宗教事業的重視,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圖布丹傾其所有、奔走兩地,主持修繕這座寺廟,捐獻出自己收藏多年的佛教界最高聖物“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等二百餘件文物,“為這座寺廟賦予靈性”,並堅持每年到此居住一段時間,主持法會、講經説法。

平易近人的佛界高僧深入蒙古牧民家作客_副本.jpg

平易近人的佛界高僧深入蒙古牧民家作客

接受採訪時,圖布丹説:“故鄉是我的根,我從來沒有忘記過,我在家鄉恢復修建一個寺廟,就是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能在自家門口唸經拜佛,而不用車馬勞頓到很遠的地方。‘佛不能有私’,所捐贈的這些字畫、法器、佛經和佛像都是我在弘法期間十方信眾所贈,它們是佛教文化傳播的載體,如今我把他們交予社會,供大家燒香禮佛,也是得其所哉。只有國家穩定、社會發展,宗教才能興盛,我希望信佛的人們都能把愛教和愛國統一起來,希望佛教文化代代相傳。”

嘉木樣·圖布丹90歲生日之際留影(攝影:Apple燕子)_副本.jpg

嘉木樣·圖布丹90歲生日之際留影

一抹慈藹吉祥的微笑,可湮沒俗世繁華的喧囂;一方心靈喜樂的凈土,能予人堅定從容的力量。走過了九十餘年的紅塵路,那些無情歲月裏的滄桑與磨難,對圖布丹來説,都不過是人生夙願路上的注解,早已灰飛湮滅;而餘下的每一寸時光,都將是他自心凈土裏最動人的風景:那裏依正莊嚴,美妙精彩,利樂有情,濃得化不開……(攝影:嘉樣格勒、Apple燕子、董哈達等)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