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日勒岱走在倍感親切的小路上。
提起寶日勒岱這個名字,年輕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可當年她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上世紀六十年代,“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曾是全國牧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以寶日勒岱為代表的一批治沙英雄創造的“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今年國慶期間,年近八旬的寶日勒岱又回到家鄉烏審旗烏審召鎮,走訪了她當年治沙造林的地方,感受家鄉這些年來發生的巨變,記者也利用這一難得的契機,專程前往烏審召鎮採訪她。初見寶日勒岱,記者直觀的印像是,這是一位慈眉善目,精神矍鑠的老奶奶,而了解了她當年波瀾壯闊的事跡後,記者又由衷地感到震撼和欽佩。
上世紀50年代,當時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的烏審召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群眾生活十分困苦。當時,還年紀輕輕,風華正茂的寶日勒岱,不屈服於惡劣的生態環境,她帶領當地群眾,以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精神,在烏審旗烏審召公社掀起綠色革命,通過剷除醉馬草、治沙造林、興建草庫倫等措施,逐步改變牧區落後面貌。1965年,烏審召公社被黨中央命名為“牧區大寨”,而她本人,也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如今的烏審召鎮,綠意蔥蘢,生機盎然,與當年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寶日勒岱為代表的老一輩治沙英雄的艱辛付出密不可分。寶日勒岱曾任烏審召公社的書記,時至今日,她雖早已退休,可當地的幹部群眾,仍常常將“寶書記”三個字挂在嘴邊,不忘她為家鄉做出的貢獻。採訪中,寶日勒岱表示,她這些年來定居呼和浩特,可每隔一兩年,都會回烏審召鎮來看看。“每次回到家鄉,我都感覺非常親切,心情格外的舒暢。”談話間記者看出,她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溢於言表。
對於如何理解以及傳承弘揚“牧區大寨”精神這一話題,寶日勒岱表示,當年她們這一代人,心中懷著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白天勞動建設家園,晚上學習武裝頭腦,靠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設家園的實踐,最終形成了“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上世紀六十年代全國廣泛學習“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的時候,對“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內涵已有過初步的概括:即有社會主義、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發展社會主義畜牧業經濟的偉大抱負;有解放思想,敢想敢幹的革命風格;有吃大苦耐大勞、苦幹實幹的革命幹勁;有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堅持走群眾運動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有虛心學習,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時過境遷,這一精神內涵既要保留和傳承,更要與時俱進,因此新時期的“牧區大寨”烏審召精神是改革創新、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她由衷地希望“牧區大寨”的精神能夠代代傳承,好讓家鄉建設的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