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新聞發佈會。
這是草原之福。
這是牧民之盼。
9月22日,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在內蒙古正式啟動實施。“十三五”開局之年,這個大大的“民生紅包”恰如一場及時雨,讓牧民們期盼已久的心田沐浴甘霖。
生活在廣袤草原上的牧民們清楚地了解到,今後5年,他們可以享受到比一期草原生態補獎資金更高一些的政策紅利。
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的牧民瑪希格日勒永遠不會忘記2011年6月16日那個特殊的日子。忘不了那一年,國家在內蒙古自治區等8個省區率先啟動實施了草原生態補獎政策。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在草原牧區投入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項政策;
這是繼退牧還草工程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之後,國家作出的又一項保護草原生態的重大戰略決策。
5年來,瑪希格日勒親眼見證著,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已經成為草原生態改善、牧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草原植被覆蓋度、高度、産草量逐年提高,牧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如今,只要打開內蒙古衛星遙感圖,就能夠清晰地看到,一抹綠色從西部的賀蘭山起,綿延數千公里直至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
這一抹綠色的延綿,讓內蒙古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曾經沙化退化的草原生態正在逐步修復,2015年,內蒙古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達到44%,連年增幅幾乎是此前10年之總和。
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能力和水準,扭轉了草原持續退化的被動局面,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進入兼顧民生的新時期。
數字是最好的佐證。
5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00.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213億元,自治區本級87.6億元,全區10.2億畝草原和146萬戶農牧民受益,牧區生態、牧業生産和牧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5年來,我區飼草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高,天然打草場為1.35億畝,比2010年提高了1021萬畝。
5年來,草原補獎區草畜矛盾得到有效緩解,與2010年相比,草原補獎區牲畜頭數下降了1428萬羊單位,超載率也由2010年的24.14%降到13.32%。
草原“帶薪休假”走出一條雙贏之路
在東烏珠穆沁旗額吉淖爾鎮哈日高畢嘎查的貧困牧民額仁欽看來,如果沒有草原補獎政策,他到現在也只能是靠給別人幹活掙點糊口錢。而有了政府每年下發的6萬多元草原補獎資金,他不斷擴大生産,如今額仁欽家的基礎母羊已經擴繁到100多只,一家7口的日子有了明顯改善。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特別擔心,就怕政府不給這項補貼了。這幾天聽嘎查達説,新一輪補獎政策已經啟動,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有了這5年的補貼,我一定努力摘了貧困戶的帽子。”
回眸過去的5年,我區各級農牧業部門從建設草原生態文明著眼,從實現農牧民增收入手,把草原補獎機制政策落實作為草原牧區工作的頭等大事,不遺餘力地推進。
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認為,“一期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全面實施,大大地減輕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牧區生態、牧業生産和牧民生活的改善,基本扭轉了過去草原利用無序、開發無度、嚴重過牧的狀態,初步建立起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開啟了我區草原生態修復的新時期,走出了一條草原生態修復和牧區民生改善的雙贏之路。”
5年來,為了讓中央的這一決策部署在內蒙古大草原落地開花,我區從實際出發,開展政策創新,嚴格資金管理,讓中央的強牧、惠牧、富牧政策潤澤每一片草原,惠及每一戶牧民。在補獎政策績效考核中,內蒙古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第一。
專家坦言,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初衷是既要減少天然草原超載過牧、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又要逐步提高生産效率、保證農牧民的生活水準不受影響。療傷5年,內蒙古的草原“變奏曲”奏出了最強音。
據了解,2015年,自治區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4%,比政策實施前提高了7個百分點;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種類由政策實施前的每平方米7種增加到目前的12種,優良牧草所佔比重也由79.8%提高到81.1%,草原地上生物量達到每畝68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13公斤,草原“三化”面積比2010年減少了671.3萬畝。
通過實施草原補獎政策,全區146萬戶、534萬農牧民從草原補獎政策中受益,農牧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4490元,比政策實施前提高了6000多元。
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烏蘭希熱嘎查牧民額爾登有一張特別的“銀行卡”。自2011年起,他的這張銀行卡裏每年都會打進補助禁牧款73950元,而這筆錢就來自於草原補獎機制中規定的,禁牧補助每畝6元,草畜平衡獎勵每畝1.5元。
“我們居住地屬戈壁灘,生活生産條件極其惡劣,如遇乾旱年份很難維持生計,需要到外地倒場放牧。禁牧政策後,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家給我們牧民政策太好了!”額爾登高興地説。
為了促進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落實,我區對於禁牧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草原補貼和養老金之外,還給予每月300元的補助金;禁牧區的牧民子女每學期平均每人補助3000元,每學年平均補助6000元;實施分期減畜制度,降低了我區畜産品市場的供應波動和價格波動,也避免了農牧民收入的大起大落。
在《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中,我區還提出了“標準畝”的計算方法,以及實行農牧戶補獎額封頂和保底措施、實施分期減畜制度、設立嘎查(村)級牧民草原管護員公益性崗位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創新政策。
新一輪補獎政策保障牧民受益不降
9月21日,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新聞發佈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
據了解,今年新一輪補獎政策共有3大亮點。一是國家下達我區的補獎任務與前5年持平,10.2億畝草原中,包括禁牧補貼4.049億畝,草畜平衡獎勵6.151億畝;二是國家每年安排我區的補獎資金為45.745億元,比一期增加了5.3億元;三是國家新一輪補獎政策與一期相比,政策內容從原來的5項減少為3項,取消了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良種補貼,但禁牧補貼標準由原來的6元/畝/年提高到7.5元/畝/年,草畜平衡獎勵標準由1.5元/畝/年提高到2.5元/畝/年。
新聞發佈會上,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對於禁牧補貼這個新變化進行了詳細地解答。他説,這裡所説的測算標準,並不是發到牧民手中的標準。按每畝7.5元計算,是要依據各地區草原生態恢復成效和生産能力綜合評定,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標準畝系數來測定,這樣一來,有的地方每畝補貼會超過7.5元,有的則不足7.5元。
“國家這樣做,主要是把資金直接用於草原保護上,體現了鮮明的政策導向,更加符合草原生態保護的實際,更加有利於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對於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草原生態進一步恢復,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劉永志説。
據了解,根據國家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實施指導意見,在全面總結過去5年草原補獎政策實施的經驗做法,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內蒙古新一輪補獎政策更加符合牧區實際、更加有利於牧民群眾理解接受、更加便於基層組織實施、更加好的保護生態、助推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和農牧民增收。
一是政策核心更加明確。政策的著力點在保護草原生態,升級在提高草原生態品質;落腳點在促進農牧民增收,升級在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上。按照“三保一完善”,即保生態、保穩定、保供給、完善相關制度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並重,生態恢復與産業發展並舉,經營方式轉變與增收相結合。
二是政策目標更加清晰。通過實施草原補獎政策,全面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善草原確權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工作,依法保護草原。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全區草原平均植被蓋度穩定在46%左右,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生態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為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作出貢獻。
三是基本原則更加符合實際。在新一輪補獎政策落實過程中,要堅持政策穩定,持續推進的原則;堅持公開透明,補獎到戶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草原補獎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政策落實與深化改革,推進草原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轉變相結合的原則,儘量做到資金分配“保存量,活增量”,保證農牧民一期政策受益不降低。
四是繼續採用標準畝系數,實現政策受益區域平衡。自治區依據標準畝系數落實任務和資金,盟市也可參照標準畝系數,指導分配所屬旗縣的任務和資金,確定補貼標準。
五是執行好封頂保底措施,實現農牧民均衡受益。新一輪封頂標準是參照上一年度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進行控制,而不是一期兩倍。這是自治區借助新一輪補獎資金,兼顧地方財力,落實精準扶貧政策,保證牧民補獎政策受益不降低的一大舉措。
補獎政策落實處新目標催生新舉措
在2015年7月10日召開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座談會上,國家農業部總畜牧師王智才在會上強調指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已經成為我們強農惠農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的保護建設工作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以來,草原生態環境有了變化,草原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提高,草原經營制度完善,依法管草能力持續加強。
那麼,內蒙古將如何圍繞新的目標,落實好新一輪補獎政策呢?
“草原補獎的主要目標只有兩個,一是保護草原生態,二是增加牧民收入。今後5年,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兩個主要目標,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把補獎政策落到實處。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意義在於,將進一步鞏固草原生態建設成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我區脫貧攻堅、維護民族團結以及促進邊疆穩定。”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表示。
自治區農牧業廳草原處處長吳寶山認為,保護草原生態,就要嚴格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劃定為禁牧區的草原必須嚴格禁牧,劃定為草畜平衡區的不得超載過牧,要與補獎資金兌現掛鉤,實行獎懲。
這就意味著,根據草原生態監測實際情況,重度、部分中度退化沙化草原、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原和草原生態保護核心區將被劃定為禁牧區,執行嚴格的禁牧政策,不得放牧利用,5年為一個禁牧週期。禁牧區域以外的草原根據承載能力核定適宜載畜量,劃定為草畜平衡區,執行嚴格的草畜平衡制度,不得超載過牧。也就是説,新一輪草原補獎要求,不再執行一期中4:3:3的分年度減畜政策,超載牲畜需當年全部減完,一年一核查,一年一考核。
下一步,各級草原部門將引導牧民大力發展草牧業,科學合理規劃生活區、打草區和遊牧區,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人工種草,促進草畜平衡、草畜協調,實現生産發展與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
而對於如何讓牧民實實在在地享受政策紅利,吳寶山胸有成竹地説,“我們將堅持任務落實、補助發放、服務指導、建檔立卡、監督管理‘五到戶’,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資金髮放村級公示制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確保政策在‘陽光’下運作。”
據了解,在落實對於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中,我區持有草原承包經營權證或簽訂了草原承包經營合同的農牧民、國有農牧林場的員工均可以享受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納入到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的已流轉草原,其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應歸原承包人。依法轉讓的,其禁牧補貼或草畜平衡獎勵應歸受讓方。
與此同時,我區還將牧民管護員制度調整為草原專職管護員制度,加大政策執行監管力度。旗縣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式,統一聘用專職草原管護員,由旗縣草原監理部門統一管理,協助草原執法人員做好禁牧、草畜平衡的監管工作。自治區用於牧民管護員工資補貼將繼續用於專職管護員的工資補貼。在草原專職管護員的選擇上,優先選擇符合條件的在籍貧困人口。
我們看到,無論是一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重大成果,還是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紮實推進,無一不體現著國家和自治區保護草原生態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保護草原生態這個綠色的承諾,內蒙古舉措得力,成果斐然。
為了全面落實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內蒙古步履堅定,信心百倍。
我們相信,隨著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推進和草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增強,建成內蒙古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良性生態系統,指日可待。(岳鴻鈞)
一期草原補獎政策啟動儀式。
領取補獎資金。
學習補獎政策。